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 ||
首页 >>旅行游记 >>华北 | ||||||||||
|
||||||||||
|
山西寺院俯拾皆是,据说和逢庙必拜的阎锡山有莫大关系。我倒觉着这是山西民风使然。民心向富,崇鬼敬神,自然有了余力就会修庙以保长远。不必计较那些跪倒在神佛面前的善男信女,多留心那些巍峨的殿宇,迷人的艺术也是莫大的收获。文化往往就是用人们最习惯的方式传承到了今天,撩开那熟悉的面纱,我们也许会发现更深沉的民族性格。走过这些林林总总的寺院道观,仿佛再次走进了历史。抚摸着那些廊柱雕塑,观摩着那些彩绘壁画,聆听着那些钟鼓之声,我感到的是古人对生活的领悟和对幸福的向往。 七、走近晋商 小时候常听到一种说法:“山西人,九毛九”,说的是山西人的吝啬,于是很自然地以为那是由于山西贫困的缘故。后来读余秋雨的《抱愧山西》,为山西自古贫穷的说法摘了帽子,于是又很自然对山西的富足抱有幻想。直到我游历了山西一番后才对山西的贫和富,有着更清晰地认识。而写到山西的穷和富,都离不开山西的商人。 山西商人很早就有,从隋唐时期经营晋南盐业开始计算如今已经有一千多年了。那时中国的*经济文化的中心是“西安——洛阳——开封”一线,晋南和晋东南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本身又有盐和煤的资源,兴盛的比较早。元明清以后,中国*经济的中心北移南迁,山西的经济中心也变迁了。平遥、太谷、祁县因为处于通向北京的要道,并可以通过张家口与外蒙相连而逐渐兴盛。山西商人因为贸易发家,最终以票号闻名,在清朝中后期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山西商帮也成为了中国所有商帮中的领袖。可惜这份繁荣如烟花般灿烂,也如烟花般消散,辛亥革命后逐步崩溃没落,虽然孔祥熙仍然富甲天下,但是不可争议的事实是江浙沪的商人才是主宰中国经济的决定力量。山西退出了中国商业经济的舞台,应该是历史的必然。 我的山西之行,从太原开始,经过祁县、平遥和灵石,直到晋东南的阳城和晋南的运城。一路走来,我直观上感觉的是山西的贫瘠,对于一个农耕为主的中国来说,这样山丘纵横的土地确实无法填满老百姓的肚子。而像煤、铁和盐的资源在古代完全是国家垄断的,百姓不能从中获得任何好处。《易经》上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治理名言。这方水土不养人,那就只有离开出去讨生活。漫漫离乡路,辛苦自己知。一朝得发迹,荣归不嫌迟。多少走出口外的人倒在了路旁成 页码:[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第14页、共19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
Copyriht 2007 - 2008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