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 ||
首页 >>旅行游记 >>华东 | ||||||||||
|
||||||||||
|
上海人对穿讲究,但一般都不奢侈,他们买一件衣服的价格标准据说是一个月收入的1/10,超过这个价格再好也不能考虑。上海人对穿衣的标准,一是要质地,二是要实惠,也就是花的钱要达到超值的感受,像北京人这样不管价钱,只管外面效果的追求,在他们看来是“傻大”,是“只要面子不要夹里”。这种时尚标准在话剧演员林栋甫看起来,就是质量,所谓质量就是要尽量使自己喜欢,先自己喜欢再看别人喜欢不喜欢,而不像北京人先要看人家喜不喜欢再看自己喜不喜欢。 导演张建亚认为上海人对生活细节的讲究是要强调自己的品质,这种品质来自半殖民地时期留下来的优越性:“我去过埃及,一个英国曾经统治过的国家,你在跟他们谈事的时候先问你是喝茶还是喝咖啡,你说喝咖啡,他会紧接着问你是土耳其咖啡还是英国咖啡,直到他们搞得一清二楚才会跟你继续下一个话题。被外国统治的地方都有这个毛病,这些都渗透在空气分子之中。所以,上海弄堂口晒太阳的糟老头子都会告诉你西装底下的那个扣子不能扣。” 同样,上海在文化娱乐方面不强调什么明显的潮流。但上海人会告诉你到什么地方去娱乐、什么地方消费是有档次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徐家汇的必胜客曾经创造了其全球几千家连锁店一天营业额最高的纪录,但你不能由此判断出上海人喜欢吃西式快餐,如果你仔细统计,会发现在上海有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40种菜系。文化娱乐业大抵如此,它之所以不会形成什么潮流,就是可供选择的东西太多,在采访时王汝刚说:“在上海,你要什么她就会给你什么。”人们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点很多,所以就分散。拿休闲场所来说,有酒吧、咖啡屋、茶坊和书吧。还有一种说法是:上海是个商业城市,所以大家都很冷静,他们知道如何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因此不会被轻易卷进什么潮流之中。 曾经是“中国时尚报道”和介绍上海历史节目“星期五档案”的编导于其多女士说:“上海人把娱乐当成附加品,他们的选择是多元化的,不会有很多人选择共同的东西,比如在上海搞演出,主办单位就常常担心市场问题。”在电台主持“音乐万花筒”节目的DJ秋琳则认为:“今天的上海三代人,娱乐方式各不相同。外婆的年代,他们的业余时间很丰富,和我们现在的情况很相似;母亲一代由于历史原因使她们失去了很多娱乐的东西,所以现在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我们这一代,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给了我们更多的享受空间。70年代出生的人对时尚的追求要得很多,80年代出生的就要得更多了。”- “新天地”是上海的一块疮疤 “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有一股肌肤之亲似的。它有着触手的凉和暖,是可感可知、有一些私心的。”王安忆在《长恨歌》里描述上海的里弄,“后弄更是要钻进人心里去的样子,那里的路面是饰着裂纹的,阴沟是溢水的,水上浮着鱼鳞片和老菜叶,还有灶间的油烟气。这里是有些脏兮兮的,不整洁的,最深最深的那种隐 页码:[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第4页、共27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
Copyriht 2007 - 2008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