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 ||
首页 >>旅行游记 >>华东 | ||||||||||
|
||||||||||
|
以下是一份上海大剧院2002年排出的海外节目单:古巴芭蕾舞团《唐吉诃德》(5月)、全版百老汇音乐剧《悲惨世界》(6月)、以色列小提琴家伊萨克·帕尔曼(8月)、法国马赛芭蕾舞团新作《罗丹的情人》(9月)。英文杂志《That’s Shanghai》的艺术与娱乐版编辑林慧心觉得这样的演出多少有些闷人,虽然上海大剧院的选择无可厚非:这样的选择比较安全,能够保证票房收入。但林慧心还是称之为“保守的国际化”。 林慧心描述在上海“舒舒服服的,走在街上就觉得有很多东西看,特别有娱乐性,我喜欢喝Orgren Tea这个牌子,在上海很容易能买到”。这些便利似乎过于唾手可得,林慧心注意的是目前呆在上海的外国人和在北京的外国人似乎并不一样——一个英国BBC驻沪记者经典地形容“上海是一个舒适的中国”。上海在1942年曾经有15万外国侨民,1949年还有28000人。如果去问年龄比较大的上海人“你的外语是怎么学的?”他可能会说:“我家对面就曾经住过一个白俄。”根据上海外事办的统计,目前驻上海的外国人有26000人左右,他们在上海的时间大多不会太长,林慧心说:“我对这个城市没有归属感,它很方便,但缺乏强烈的吸引力。事实上广州有时候会表现得更加国际化,广州人的生活态度放松得特别彻底,也很可爱。”- 上海与香港蓝调 一个“百万富翁”式的题目:伦敦可以和哪个城市互为双城?传统答案,巴黎。如果说上海和某个城市出演双城记的话,可供选择的答案包括北京,香港,台北,东京,巴黎,甚至加尔各达——曾经有印度学者讨论过上海和加尔各达的后殖民化城市问题。 上海人说跟中国城市有什么好比的?弗搭界。我们愿意跟纽约比。 香港却被上海搞得有点奇怪。去年10月底在香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东亚高峰会,香港特首董建华特地说:“香港不会被上海取代,因为香港人一直很勤奋努力,香港会一直领先上海。”今年初,香港贸易发展局发布了《沪港双城优势报告》,首席经济师梁海国说香港和上海都是推动亚太区发展的主要动力,更是通往中国内地的大门,彼此是策略伙伴过于正面交锋的竞争对手。香港仍然是上海最大的外来资金来源地,上海目前正致力于发展为一个面向国际的经济中心,香港则朝着世界顶级城市的目标推进。如果香港、上海按照过去10年各自的平均增长速度发展计算,上海需要15年才能赶上香港的生产总值,20年才能追上香港的人均收入。香港由此很焦虑,担心自己的花样年华已然逝去,未来是上海的。 香港的焦虑,或许恰恰是因为香港一直都有上海情结。李欧梵在《上海摩登》里认为上海曾经和香港互为他者,它们是两面带有同质的镜子。如今的上海则使这种镜像变成了双重的:香港长期以来一直是以老上海为蓝本,而新上海看上去像是香港的现代或者后现代复制——在硬件方面尤其明显。令人吃了一惊的是,1980年代香港那种到处 页码:[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第14页、共27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
Copyriht 2007 - 2008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