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首页 >>旅行游记 >>华南
  相关文章
  • 莽山历险记
  • 凤凰锵锵六人行
  • 凤凰-玉屏(梵净山)-镇远
  • 湘西行_凤凰城
  • 湖南炎陵桃源洞探幽
  • 桃花江是美人窝
  • 随性漂流——一个人的湘西
  • 两个女子走江湖之湖南篇(张家界-凤凰-韶山12天)
  • 锦绣潇湘行记之三:千年古村——上甘棠
  • 凤凰攻略
  • 雨中湘西行  
    ,古称西关渡,又是古驿道线上的沅水驿,东去西来的人过河,全由三五只渡船摆渡,遇上赶集,“渡口拥挤不堪”。到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方由渡船改为浮桥,即将20多只大船并排连在一起,铺上5寸厚的木板,宽丈余,方便了来往过河人,但遇洪水常被冲毁。
    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以寺僧宽云为首,“矢志造桥”,“四乡募捐”,“义动乎遐迩”,“得银一万余两、粮一千余担”开始建桥,修石墩16座,墩上架长木以铺杉板厚3寸许,桥形雄壮以通城之东西,“若晴虹将饮,似游龙浮水”,成芷江八景之一,曰“龙津春浪”。僧宽云曰:“此桥形如龙,渡口为津,取名龙津桥可也。其意龙驻渡口,世代吉祥。”桥成之后,名闻遐迩。可惜好景不长,万历三十年(1602年),洪水推倒5座石墩,大桥又毁。明崇祯五年(1632年)驻沅州都司阮呈麟重修此桥,改16座石墩为14个,经6年努力,桥才修成,并铸一对雌雄大铁犀牛以镇桥滩,从此大桥平安无事,桥上建有廊棚,开设商肆,常年贸易。大铁犀牛坚守、镇桥320年,1958年大炼钢铁被毁。桥上建有廊棚,开设商肆,常年贸易。阮呈麟复修后,历时146年,桥上商肆日兴。到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大桥再次修建,那更是锦上添花了。原来的石墩作为母墩,并在母墩上增砌子墩,子墩高2.5米,再在子墩上架桥,墩与墩连接,全由深山运来的巨杉和柏木作桥梁,再在梁木上钉上3寸多厚的木板,架成展平的桥面,桥面增宽了2米,两边全盖了屋棚,经过两年修建,桥上房屋鳞次栉比,奇俊雄秀。
    桥长250余米,宽12余米,桥面坚实平坦,桥侧店铺相连,桥上亭楼高耸,且不用一钉一铁,全系木结构,尤见民族风格。桥的两头建坊,坊上五亭相聚。西坊类似亭阁,额书“普济安瀾“,雕梁画栋,工艺精湛,尤飞檐斗拱,亦庄亦丽。东坊与西坊相似,坊额书“三楚第一桥”。桥上按侗乡风雨桥的建筑风格,在通体桥房上盖有七座八角亭,楼起三层,亭翼有四,青瓦朱栏,飞檐凌空,铁马铮铮,随风响动,声漾遐迩。我们拾木梯而上八角亭,凭栏远望,只见潕水湯湯,横贯芷江西东,明山逶迤成了青黛的梦,吊脚楼沿水而筑,参差两岸。
    解放后,人民政府再次修桥,用钢筋混凝土加固桥墩,将木头桥梁、桥板换成钢筋水泥的。桥面加宽,桥两边修了水泥栏杆,并修有1.4米宽的人行道,桥上并排可过三辆汽车,大桥更名为“芷江大桥”。至于什么时候大桥改成今天模样,想必也是这几年的事喽。你看,桥西那座新建的湘黔公路新桥已代替了“芷江大桥”, “中国侗乡第一桥”以它独特、秀俊的风姿重展于世。

    夜雨补读沈从文
    也是有缘,有幸能在古沅州城——芷江,得一地方志,在沈从文的故乡补读沈从文,也是一种清福了。于是,夜雨挑灯拥被读书,和风细雨把我带到了一代乡土文学大师——沈从文弱冠之年驻足边城的那段日子……

    1919年底,五四运动后的半年,一位青年踏着齐腰深的大雪,从湘西凤凰穿山越岭,徒步数百里,风尘仆仆地闯进这座石头高墙围绕封闭的沅州城。踏过青石板路,走进东街,只见两边青砖封墙的窨子屋。嗬,好气派,凤凰没的比!这就是十七岁的青年沈岳焕又名沈从文,

    页码:[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第8页、共17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