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首页 >>旅行游记 >>华西
  相关文章
  • 梦牵西藏-布达拉宫
  • 进入西藏
  • 自驾车西藏游
  • 转山
  • 大史记.战神.地王列传之吐蕃游(一)
  • 布达拉宫游记
  • 玛吉阿米
  • 西藏拉萨-那木措-珠峰大本营-樟木游记
  • 我大学时代的西藏之行
  • 波密,波蜜——波心荡漾的甜蜜
  • 两个上海小资的西藏之旅  
    ,大灵不灵的。等到他把车鼓捣得启动了,我问WHAT TROUBLE?这家伙倒是蛮老实:I DON’T KNOW.
    绝倒!言又暴笑,原来世界上象狗剩这样乱修车的人还有啊!
    第二次,第三次熄火的时候,我就再也不管他了,拉了言跑下公路拍照去。
    午饭在工布江达县城解决,看过菜单上的价格,三个人敞开肚子吃起肉来,吃得满嘴油光,吃得心满意足,吃得忘记一切,吃到最后,起身走人,老板娘赶快追出来,喂,钱,钱还没给呢!
    这边还是阳光明媚,过了米拉山口,立刻下起冰雹,下得山去,又转成瓢泼大雨。要在天黑前赶回拉萨,时间有一点紧了。其实我们并不是害怕夜路,主要是知道我们两个喜欢拍照,顿珠告诉我们在拉萨河南岸的一座小山上可以遥看拉萨全城,并且那地方和布达拉宫遥遥相对,正是摄影的好地方。顿珠大概是为了确保我们能拍到夕阳下的布达拉,在雨中开始加快了速度。回到工布江达那大片油菜田的时候,我们终于冲出了雨区,背后依然是乌云低沉,头顶却是蓝天白云,再前面拉萨方向,云霞璀璨,阳光从云中喷薄射来。我们欣喜若狂,也不管拉萨不拉萨了,不断地停车拍照。
    最终,等我们到达拉萨大桥的时候,暮色已经彻底笼罩了市区,远山都已经暗淡下来来。布达拉宫还有一点灯光,在群山昏暗的衬托中影影绰绰,显得安详而宁静。

    关于乞讨
    关于乞讨,西藏的乞讨者可能是全国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几乎可以和前几个月上海南京路上要饭的情况相比。西藏的乞讨是他们文化中间的一个特有现象,我和言两次在拉萨,都非常仔细地观察过乞讨者,我觉得可以仔细一说:
    通常情况下,标准的乞讨者都可以顺利地得到钱,惯例是一张一角钱的纸币,他们也绝对诚实地将当天的所得全部攥在手上,一叠毛票,而不会象我们在上海熟悉的那样,碗里永远不多不少有几个一块头。施舍者如果没有零钱,也会拿出大票来等乞讨者找零。这个过程双方都非常地坦然和自然。这种情况,在其他地方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追原因,我认为,也许是因为西藏牧区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可能一场大雪下来,几天以后,一家牧民就会一无所有论为赤贫,除乞讨就无法生存。同样,今年可能是张三遭灾,李四给钱,明年就是李四向张三乞讨了。因此,乞讨和施舍成为藏民族相互支援、相互团结的一种特殊方式,给和接受,都是正常的,应该的,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此外,还有一个理由可以支持我的判断,就是标准的乞讨者,包括以五体投地前往拉萨的人为代表的被施舍者——他们一般不主动乞讨,但以路人的施舍为生——都不拒绝实物,吃穿用,给了就拿。这就更可以说明,这是他们生存,而不是生活的方式。
    所以在上海,我是从来不给乞丐钱的。他们是职业化的,我亲眼见过投币坐24路到淮海路下车,然后走到百盛门口的广场开始上班的安徽妇女,更亲眼看到过下班换了干净行头钻小饭馆吃鸡的老汉。与其说西藏的乞丐是藏族的耻辱,莫不如承认,内地以要饭为职业的群体是我们汉族的悲哀。
    关于乞丐,我还有话要说。99年去的时候,感觉拉萨的藏族居民一般不拒绝给钱,但是这次去,我们看见很多拉萨市民也有呵斥着不给钱的情况。我们曾

    页码:[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第8页、共21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