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首页 >>旅行游记 >>华南
  相关文章
  • 2004年国庆节广西边关风情游(4)--德天大瀑布
  • 2004年国庆节广西边关风情游(3)--浦寨、友谊关、明仕田园
  • 2004年国庆节广西边关风情游(2)--花山壁画
  • 2004年国庆节广西边关风情游(1)--都峤山
  • 阳朔——蝴蝶泉
  • 刚刚走过阳朔,给将去的朋友说点道道
  • 桂林、阳朔4天3晚苦与乐
  • “十.一”闯桂林(漓江-阳朔-龙胜-温泉)
  • “十一”阳朔游(北京出发)
  • 阳朔游教训
  • 山水桂林(挺长的,看起来要有耐心,呵呵)  
    >河水是清澈见底,水草在水中荡漾着,惹得人们不断伸手去撩。若是夏天前来,自然可以脱下鞋子,赤脚去感受那一份清凉,但是眼下时值冬天,只能用手解馋。竹筏时而穿越一片片凤尾竹,那种在冬天仍然浓得抹不开的绿意,遮天蔽日,空气中飘缈着一种特殊的清香,我不禁猛吸着气,感觉的整个肺部在受到净化。
    广西是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有少数民族的地方必定有民歌嘹绕。电影《刘三姐》把广西民歌传到了全国各地,像我这样出生在70年代后期的,仍然记得那首《山歌好比春江水》——尽管多听自于斯琴格日乐的改编曲。兴致一来,不禁吼了一句“唱山歌哟……”,立马有人接了下去“这边唱来那边和哟”。回头一看,竟然是一个撑竹筏的年长艄公。我和艄公的对唱显然引起了附近几艘竹筏的兴趣,于是很多人都亮开了嗓子,悦耳的或不悦耳的,此起彼伏,大饱耳福。
    整个遇龙河游览要过4道堤坝。若是雨季水位足够,自然是越堤坝顺流而下,但是现在,每每行进到堤坝前,大家都要下竹筏。然后站在堤坝上看着艄公们相帮着把竹筏拉到坝上,再从另一头推落到水里。听得此番描述,没见过实景的人可能会把艄公当成大力神般来敬仰,其实那堤坝迎水面也就高出水面20公分不到,饶是如此,要把几百斤重的竹筏用绳子拉上来而不借任何滚轮装置,也是让我佩服不已——至少像我这样的来3个也搬不动。从堤坝另一边下水的时候,艄公会建议游客坐在竹筏上,然后象玩冲浪一样跌落到比坝面矮了半米多的水中。竹筏头部直扎入水中又缓缓浮上来,不知怎的,我一下子想到了《猎杀潜航》中潜水艇上浮的场面。
    行进到一大半,我们有一搭没一搭的和艄公聊上了天。一个典型的广西汉子,约摸40岁左右,套了件还算时髦的毛衣,少了点乡土气息。以我们看来,旅游景点的生意应该很红火,艄公们也算是赚得锑满钵满。但是这位艄公给我们算了一笔帐,整个遇龙河漂流单趟2个小时,回程不载客稍微快一点,也就是说3个多小时打个来回。竹筏游览的时间一般在上午9点到下午5点,8个小时满打满算只能做3笔生意——大部分只有2笔生意。最让我们惊讶的是,100元/次的游览费用,旅游局、镇政府、工商管理等等扣除之后,进艄公口袋的仅仅是区区10元钱。艄公们工作一天的收入也就是20元人民币,这还是旺季的收入。我不禁哑然,想起了“苛政猛于虎”的老话来。用相机给艄公拍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满脸沧桑的男人正在用力的撑着竹竿。
    2个小时后,河面一下子开阔起来,不远处看到了很多竹筏往岸边靠去,想必是到了目的地。载客的正在靠岸,空筏子也正在往回赶,呈现出“百舸争流”场面来。小封已经等在码头上了,4个人上了岸,付了2元/人的“码头建设费”,继续进发。


    刘三姐故居
    离开码头没多久,便拐上了公路,远远望见了一颗其大无比的榕树,传说中的刘三姐故居已在眼前。
    刘三姐故居以大榕树为中心,遇龙河的支流穿越其间,大树周围商铺林立,以卖纪念品和拍快照的为主。对歌台和大榕树隔河相望,对歌台后面便是故居,一些农家劳动工具放置在屋内。总的来说商业气息浓厚,比及刚才的遇龙河风光,可谓天上人间的差别。但是作为阳朔的名人故居(我到现在也不知道

    页码:[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第7页、共17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