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是航空企业燃油套保更新衔接之际,2011年7月,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航”)燃油套保合约将到期,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航”)2008年签署的原油期权合约也将于2011年年底交割完毕。据了解,国航、南航、东航三大航企已开始准备重启航油套保,以对冲日渐高企的国际油价。“我们3月底就向国资委提交了套保方案,但至今未收到回信,具体操作必须在收到回信后才能展开,现在我们仍在准备中。”东航金融套保小组分析师岳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然而,曾经的巨亏不禁让人为央企再度重启套保而捏把汗,最让人担心的是央企是否还会重蹈覆辙?央企的套保机制是否较为完善了呢?
话题1:套保应否重启
“企业做套保是必须的,这是管理风险的根本手段,一家不做套保的企业不可能做成百年老店。”
国资委截至2008年10月数据显示,央企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合约市值为1250亿元,形成了114亿元的浮动净亏损。此后国资委分别于2009年3月、5月、7月、9月、2010年1月等多次下发通知,要求央企审慎开展金融衍生业务。
因此,航空公司将重启燃油套保的消息也遭到市场担心。不过,银河期货首席宏观经济顾问付鹏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就是因为央企已经交了上百亿元的学费,才更不能因噎废食。许多央企主营业务涉及传统能源,央企应该利用好衍生品工具,稳步走出去。”
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常清也向记者强调:“企业做套保是必须的,这是管理风险的根本手段,一家不做套保的企业不可能做成百年老店。”
而国外经验也早就证明了套期保值保障了企业的稳定发展。以航空业为例,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原油价格先涨后跌,大幅波动,但国外航空公司在航油套保的作用下,90%实现了盈利。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财报披露,2009年该公司消耗航油的55%进行了套保,其平均成本为51美元每桶,对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套保比例分别是30%、15%和15%,平均成本分别在63美元、64美元和63美元。套保策略的成功使得美国西南航空公司自1973年以来连续保持盈利。
国内央企没有对境外套保工具失去信心。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就曾表示:“燃油套保只要科学运作,对提高航空公司收益是非常有帮助的。”
航空公司也在积极准备。3月29日,曾逃过2008年燃油套保一劫的南航发布了经董事会审议的“套期保值业务管理规定(修订版)”。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航”)只为国际航线回程部分的油量进行对冲,大概占用油量的10%左右,按照南航增加国际航线的战略,可以对冲的油量会在10%至15%之间波动。
遭受巨额浮亏的东航对套保业务也没有矫枉过正。东航总经理马须伦向媒体表示,新的燃油套保计划将做到国际用油量的50%。岳鹏也向记者表示:“东航管理层做燃油套保的决心没有变,甚至还将扩大原油规模。”
话题2:时机是否成熟
“只有原油价格向上走的过程中,航空企业套期保值需求才凸显。”
从市场角度来说,国内企业建仓套期保值合约也具备必要性。华泰长城期货分析师袁嘉婕指出,2008年航空公司套保亏损的部分原因在于套保时机不对。
“在航空公司决定是否套保之前,首先要制定航空燃油的年度需求计划,以及成本预算并且对航空燃油的价格走势进行预测。”
袁嘉婕强调:“一般情况下,当国际油价已处于历史高位时,就不需要去套期保值。只有原油价格向上走的过程中,航空企业套期保值需求才凸显。”
2009年2月中旬以来,国际油价经历了两年多的“牛市”,今年5月,纽约[注: 美国第一大城市和第一大港口,是美国工业、金融和经济的中心,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