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 ||
首页 >>旅行游记 >>华西 | ||||||||||
|
||||||||||
|
越往西走,高原气候的特点就越明显。太阳约摸8点出来,晚上8点才日落。白天阳光很明亮,中午时分还很温暖,但一入夜,寒冷就不期而至。我至今对在马拉道班过的一夜深深不忘。那本来不是计划中的住宿点,但因为我们多赶了半天的路,只好在这里住下来。道班很简陋,只有一个纺羊毛的老人,一个做饭的中年妇女,一个小孩,男人据说出去修路了。家属住的房间里,火炉上的水壶突突地冒着热水,让人感觉很温暖。女主人在酥油桶里打酥油,小鱼先生决定试一试,结果刚打了一下就把半桶酥油洒了一地。 女主人并不见怪,通过米玛大哥交代我们可以在道班工人休息的房间过夜,不过那里除了靠墙的木板条搭成的“炕”和被子,什么都没有,如果我们受不了,我们可以到她这温暖的房间来。 没有人打算再打扰。我们就在道班工人房里住了一夜。门是透风的,门外呼呼的风声一阵比一阵紧。我没想到这个在高原上孤零零的道班条件这么艰苦,夜晚是这么的冷。临睡前冒着寒风在门外的水池洗手,发现水龙头里出来的水已经被风吹得横流!而这水龙头足足开了一夜,主人交代不要关,为的是怕结冰。果然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水池脚边已经结了一层薄冰,用手触摸那水,也跟摸一把冰刀差不多了。这是在9月,阿里最好的季节。米玛说,等到真正的冬天来临时,这个道班的人也要撤走的。 这是一路上住的最“糟糕”的一个地方,但我仍然睡得很好。反正道班里被子有的是,不管干净不干净,我在睡袋上压上三床被子,在摇曳的烛光里,同伴的读书声和外面呼啸风声的伴奏下,沉沉地睡去了。 这个地方,海拔4700米。 20日中午,经过拉拉渡口。这是途中经过的唯一的渡口,一根钢绳连接河的两岸,所谓摆渡就是利用水的流动方向将渡船一点点从此岸拖到彼岸,看起来不用一点能源,真的很环保。我们运气好,说是有军区的领导要来,渡口马上要封锁,而我们恰好赶在封锁前过了河。 随后就到了萨嘎,一个相对有点气派的大县城。所谓有点气派,是指街上的建筑多是钢筋水泥的了。虽然手机还是没信号,但在这里总算可以打长途电话。我们每个人都打了电话回家。我是如此兴奋,以致放下电话才想起忘了对父母说中秋快乐。第二天就是中秋节了,我已经连续12年没有和家人一起过中秋节,而这次是离家最远的一次。 萨嘎和帕羊可以作为阿里线上“较大的县城”和“较大的镇”的代表,二者的区别很明显,一个是钢筋水泥建筑,当然,楼房一般不超过两层;一个基本上就是建在草原边上的土坯房屋群落。帕羊最辉煌的建筑,也是唯一的钢筋水泥建筑,门前挂着武装部的牌子,里面还有篮球架。但帕羊的规模的确不是一路上零零落落的帐篷、道班能比的,尽管在那些帐篷前面就有路碑,指示这是某某“宗”,也就是某某村的意思。 在深入那片草原近距离观察那群黑牦牛以前,我登上我们住处的房顶作一番远眺,结果发现眼前赫然便是与住所紧挨的露天“房顶厕所”。这也是高原特色之一,夜半如厕,头顶便是满天星斗,只要不太冷,还是别有“风味”的。 21日,中秋节。下午经过 页码:[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第10页、共22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
Copyriht 2007 - 2008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