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 ||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网 >> 旅行游记 >> 游记攻略 >> 正文 | ||||||||||||||
|
||||||||||||||
|
||||||||||||||
时间:2025/1/28 3:49:10来源:shuyan中国 她在厦门生活了9个月。她和孩子都认为,厦门是最好的城市,她想定居下来。她通过朋友认识了陈文令,也认识了雕塑圈子。她自己的雕塑欲望被激发起来。但她知道,画画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事业,而雕塑,却需要其他人的帮助。幸好陈文令及时帮助了她。她可以分享陈文令工作室具有的一切创作条件,又可以享受村落的艺术氛围。 她坚持自付材料费,陈文令答应了。她说,完全白吃白住也是有心理压力的,一有压力,就会伤害创作热情。她搞立体艺术的时间太短,但她一点也不急,不急着出作品,也不急着找到自己的风格。她认为,只要热衷于艺术,用一生的时间去完成自己的梦想就可以了,作品什么时候成熟都不要紧。 她每天早晨9点来这里,下午4至5点离开。她告诉朋友,“我在曾厝垵上班”。朋友笑话她:“你上班?有工资吗?”她说,“我无欲无求,但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最纯净的作品。”她有时会闪过这种念头:搞过雕塑之后,可能就不想再画画了;当了村民后,也就不想做城市居民了。如果曾厝垵一带的房价能向艺术家示好的话,她考虑在这里落户。 从东京到厦门再到农村,工作室套在别人的工作室里,在别人眼中,这是一个“节节败退”的过程,但在她眼中,却是离艺术越来越近的表现。她越是埋头在里面,越是快乐。 蒋志强:这里的生态链很完整 其实,最早入村的雕塑家是厦大艺术学院的蒋志强,他进入的时间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当陈文令们还在寂寞无闻地对着大海发呆的时候,他已在国内声名鹊起多年了。尽管,他见到曾厝垵的村长,仍像兄弟一样勾肩搭背地说:我是你的村民,请多关照!实际上,村民乃至整个圈子的人都知道,他已经成了“地主”。六七年前,他就在这里买了工作室,当时的价钱是40多万元,工作条件相当优越。他和别人不同的是,他把这里当做厦大艺术学院的延伸,这种延伸是自由的,没有任何架子的。他喜欢“谈笑有鸿儒,往来有白丁。”他是雕塑村民们羡煞的对象。 除了他,厦大的李维祀教授也在这里成立了工作室。对于这个相对来说年轻而有着竞争的圈子来说,李老师是超然物外的,他戏言自己是“修身养性”来的。这里的雕塑家们多数都师出李老师门下,或者作过他的助手。 所谓“雕塑村落”的生态链相对是完整的。既有像李老师这样的大师级人物,又有蒋志强这样的大腕,也有陈文令这样的前卫艺术家,还有更多的正在寻找方向的准艺术家们,还有为雕塑家服务的雕塑工厂。 蒋志强说,在这样有点原生态的环境中,虽然也有竞争,但整个生态却是平衡的。重量级别高的雕塑家能接到大工程,大工程分解下来,会有小工程,养活正在起步的新生代们。让他们不必花太多心思为稻粱谋,从而潜心创作。毕竟这里的雕塑家们,大多都是心气高的,准备走精英艺术家的道路。从这一点上来说,村落给他们提供了与大师对话的可能。即使对不上话,大师的身影也能起到一点精神领袖的意味。 雕塑村:应该保留原生状态吗 现在,有人发现了“雕塑村落”的存在,并且对此倍感兴趣,甚至商人也想参与进来。有的雕塑家希望这样的村落能得到政府的扶持,形成厦门的艺术品牌,并且,有可能成为厦门的旅游景点。他们希望,在政府的扶持下,这里能吸引更多的艺术家,让他们能够购买民居,能形成更加集中、更加声势浩大的雕塑家村落。否则,随着村庄的拆迁,艺术的村落可能不复存在。 |
|
|
Copyriht 2007 - 2009 ©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