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 ||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网 >> 旅行游记 >> 游记攻略 >> 正文 | ||||||||||||||
|
||||||||||||||
|
||||||||||||||
时间:2025/1/28 3:43:31来源:shuyan中国 在“红孩子”惊现沙滩前,他已找到了他的创作理念:在物欲滚滚中回望人类的童年。他试图在村中找到“红孩子”的原型,不过,曾厝垵已不是纯粹的农村,已经比较物质化。因此,他从老家安溪带来了几个“红孩子”。他和这些孩子们一起生活,翻跟斗,做鬼脸、甚至裸泳,他脸上流露的是儿童式的笑容,说话都有些儿童的语调了。在玩闹中,他随时进入艺术想象状态,想退出时,随时退出。这些孩子既喜欢他,也喜欢曾厝垵。后来一到假期,就自己坐了汽车来找他。 陈文令租住的工作室门口,有一株很大的龙眼树。房东收龙眼的时候,他孩子似的发出惊叹:你的龙眼好多呀。房东爽快地说,这半棵树归你。他雀跃着叫来助手,很快将龙眼摘完。有时村民捕完鱼,提着两桶回来,一桶就放在他门口,让他尝鲜。雕塑家很喜欢村民们的“痛快”和“豪爽”。他本来是早晨从中午开始的人。现在,生活节奏也农村化了,听着鸡叫能起床,闻到狗吠能入睡。有时,他什么也不需要,就到海边呆坐。 这是他理想中的精神家园:可以让人撒野,也可让人发呆。“我在农村肩膀放得很低,一进城市高楼大厦,肩膀就会不自觉地提高”。他说,“肩膀低就意味着松弛,而松弛正是艺术家需要的状态。”现在,他的工作室搬了家。还在曾厝垵,但地方大多了,有近千平方米。工作室总共有十几人,也有了食堂。条件改善多了。盕 ? 蒋佑胜:曾厝垵让我复活了 今年才26岁的蒋佑胜, 把自己的工作室从鼓浪屿搬到了曾厝垵。他说,他在福建工艺美校读书的时候,就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从那时起,他决定走职业艺术家的道路。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好骑了一辆破自行车,打算到环岛路上兜风去。他说,在鼓浪屿的时候,他差点“死掉”,到了曾厝垵,才复活过来。 雕塑工作室,一般都需要大的空间。因为立体艺术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多,对空间的要求相当大。雕塑本身也是件“脏活”。做模具,灌石膏,捏泥巴,搞得房子像建筑工地,玻璃钢等材料也会发出难闻的气味。鼓区的房东一直气鼓鼓地叫他搬家。有一次,他在岛内接了一个活,作品做了几天才回来。那是11月底的夜晚,他的床铺被扔了出来,作品被捣毁,房门被挂了锁。他的工作室没有了。他到海边坐了一整夜,海风的冷他已经感受不到了,比这还冷的是,他看不见未来的道路。到了早晨,他租了一条小船,死气沉沉地将他的工作室搬离了鼓浪屿。 他在曾厝垵租了一套200多平方米的民房。房子是石头砌的,地是砖铺的。不知怎的,一闻到那石头和砖的气味,他就活了过来。房东跟他说,只要你付房租,这房子你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他确实将房子折腾得够呛,有一间成了泥土和材料的库房,院子里放肆地呈现着他极写意的“瀑布”雕塑。大多数时候,他就像个民工,干完活,来不及洗手,就出去买快餐。 今年3月28日,他搞了一个“雕塑工作室开放展”,自己散发招贴广告,规模虽然不大,但有许多厦大学生、同行甚至农民朋友来看。还没有经过充分的人生历练,他就走了职业艺术家的道路,压力比之这里的中生代来说大多了。艰难时,他甚至揭不开锅,伸手向朋友和家人借钱。比这更难的是,他仍像是一艘漂泊的小船,试图找寻自己的艺术方向,但还是没有找到。但他至少找到了安全感,找到了精神上的愉悦。 艺术家在创作上是独立的,在交流方面是聚集的。曾厝垵的好处就是既给了他独处的空间,又给了他交流方面的满足。这里的雕塑家多,散落在大的村庄中,互不干扰,一旦需要聚集,立竿就能见影。他说,新生代“就怕自己的作品不被批评”,不被批评就不会成长。批评的过程,是一个相互提携的过程。他从中受益最多。 大平美保:工作室里的工作室 |
|
|
Copyriht 2007 - 2009 ©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