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 ||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网 >> 旅行游记 >> 游记攻略 >> 正文 | ||||||||||||||
|
||||||||||||||
|
||||||||||||||
时间:2025/1/26 15:38:15来源:不详 夷望溪,亦称怡望溪,有望之心怡的意思,乍听起来,似乎又是一道被世间所遗忘的山间流水。的确,这几乎是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一个静宓与神秘的地方。 在沅江初涨的一个清晨,我们的团队驱车从常德出发,沿着三一九国道,过桃花源,将车停在凌津滩大坝,这里是八十年代完成的一项国家水电重点建设工程,它像一条长龙,横卧于涛涛沅江之上,将沅水截成两段,早年沅江下游的最后一处险滩——瓮子洞滩(一个曾经葬送了无数船工生命和希望的地方,也是洒满了无数妇人眼泪和忧郁的地方),都已被淹没在新修的凌津滩水库深处,所以,当地朋友说,我们今天乘船行走在波平浪静的沅流之中,再不必有任何性命之忧。 登船之前,我们先来到凌津滩乡一个叫做三印的临水小村庄,听说这里有几处旧景观: 马援石室,在江边崖壁上,离地两米高处有两个古人凿出的石洞,据说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远征南蛮时避暑之所,果然清凉僻静。有好事者从地方文志中寻求到一些证明文字,但往事越千年,谁能证实?不过,有一点可信的,就是马援南征在古老的沅水文化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从湘西到洞庭湖畔修设的许多伏波神祠、伏波庙、伏波宫便可看出。听说,在距此不远的穿石山,就有一座伏波祠。 马石,既是地名,也是一处景点。石长百尺,宛然如一匹神马踏江而来,明代本土名士龙膺老夫子曾在一篇《倒水崖渔仙洞记》的文章中,对此景有过描叙。 渔仙祠又名渔仙寺,毁后重修的小庙堂。相传晋太元年间武陵渔人发现世外桃源之后,曾在此处羽化登仙,后又有高僧在此驻锡说法,普渡众生。后者已无法考证。至于前者,我认为更属荒唐无稽之谈,记得我在中学读《桃花源记》一文时,曾与我的语文老师——位学究似的老夫子私下议论,说这武陵渔夫太不守信用,非君子也。他冒然闯入秦人村落,扰了人家清静生活,该村父老非但没有罪责于他,反而“设酒杀鸡作食”待他不薄,当此人离开世外桃源时,当地村民交待他“不足为外人道也”,让他永远守住这里的秘密,想必此人当时也是感激涕淋,信誓旦旦,可这厮一进常德府,便跑到太守老爷明堂之下出卖了朋友,害得太守老爷及几千年来的好事闲人四处寻找,结果无功而返。可想此渔夫被太守老爷杖责肥臀以妄言取宠之罪,也未可知。试想,这样的角色,怎能参透生死而入神仙之流? 悬棺,在沅江北岸绝壁间一个个方口的石洞,洞中搁藏着朽散棺木和尸骨。这是沈从文先生在他的文字中提到过的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埋葬方式,为千古之谜。一说葬的是马援征蛮时军中因得瘟疫而死的将士;另一说是三千年前的巴人悬棺,与武夷山、三峡、湘西一带的悬棺同出一辙。我比较支持后者,因为在我的见识中,似乎只有巴巫南蛮才有这样的丧葬习俗,而作为来自北方的天朝军人——当时社会中的“文明人”,才不会这样费时费力费银子的去埋葬他们的同伴呢! 我们的团队在回到凌津滩大坝时,来接我们的船只早已等候有半钟头了,这是一只农家自用的木壳机动船,前面是低矮简易的客舱、后面则是稍高一点的机舱,里边有船夫和他的柴油发动机,只听得突突突的轰鸣,声振沅江两岸,一股浓烟向后,载着一船兴奋不已的游客,逆江而上.这就是沈从文先生回乡的足迹,也是屈子行吟的方向。 沅水的这一段,叫做新湘溪,或作清湘西,两岸青山夹明镜。北岸的山属武陵山脉,而南岸则属雪峰山脉。清湘溪,多么动人的名字,此为沅江风光最为秀雅之河段,被誉为“武陵西子湖”有文人写道:“船行其间,不知江水从来,不见江岸何去,峰凝千重壁,江弯九曲明”。古《水经》和《武陵记》将此处称作“明月池”是也,明代文坛巨匠,公安文人袁宏道先生曾与常德人杨嗣昌(本地称杨阁老)邀游于此,并在其诗文中对此景致大加赞赏,今日看来,便知其人所言非虚。此段又有脚板岩、仙人山之类景点,风韵各具,且各有其说。 船行半个小时,经过一个叫作兴隆街的水边小镇,便来到一片开阔狭长的平原,据说,这里曾是二千多年前沅南古郡旧址,洪水和岁月淹没了那座古老的城郡。前些年,有人曾专门从千里之外来此考证,结果是饱赏了一顿沅江美景和几道沅江的鱼鳖荤腥之后,灰溜溜地 |
|
|
Copyriht 2007 - 2009 ©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