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首页 >>旅行游记 >>华南
  相关文章
  • 贵州五一七天游之黄果树
  • 贵州十日无聊游(四)让我失望的三星级大酒店
  • 贵州十日无聊游(三)让我失望的贵州酸汤鱼
  • 贵州十日无聊游(二)贵阳的麻辣烫
  • (原创)贵州十日无聊游(一)
  • 黔东南桂夯不锒铛
  • 贵阳香纸沟游记
  • 黔东南桂西北散记
  • 贵州黔东南, 广西三江6天
  • 贵州十日无聊游(五)贵州的点点滴滴
  • 格突河  
    呆,并没有看出他和一般山民有什么不同之处。然而他却常年住在那阴森森的洞里,这种想法又让我觉得他必须有什么地方不一样才对,也许他该脸上透着不祥,眼神暗淡无光才对。他们说这里很乱,估计山民好斗成性,那他应该目露凶光才是。我对假想中的他既恐惧又怜悯。穿过一个悬挂着辟邪驱鬼图腾的寨门,便是一丛恬静的翠竹,洞里阵阵凉风吹来,倒是清爽了不少,然而那股洞中才有的阴湿气味也向我袭来。当我看到了一个牌子上写着“打电话处”,心总算宽了些,终究还是有人来的,洞里的人也许多少已经开始习惯不速之客了吧。后来进了洞,看到农家饭馆的招牌,虽然周遭没有一个游人,但心里却觉得自己已不再那么孤零零的。

    刚进洞的地方还不时有凉飕飕的水珠滴到身上,真正到了洞里却发现地上异常干燥。由于没有雨水,再加上采光的需要,除了靠边的几家外,洞内房子的屋顶不加瓦片,只用木头架个框架。后来我才了解到,这个村落是六十年代才形成的,当时穷人没有钱盖瓦片,便到洞里建房。好在这个中洞的洞顶足有十多层楼那么高,洞内好比大型的田径场,百来人住进去也不觉得拥挤。然而,凹凸不平的石壁上天然形成的一个个或大或小的窟窿还是让人倍感诡异。村口几户人家已注意到了我,尽管感觉到了他们的目光,我还是不紧不慢地向深处走去。

    洞的最里面是一所小学,这在我的导游书上也有所提到。这座学校没有围墙也没有大门,倒是挂了红色的横幅“中洞小学欢迎社会各界光临”。这时有一位身着运动服的年轻女子过来问我要不要吃饭,我向来不喜欢被拉客,就本能地摇了摇头。眼前的这座学校也就两排平房,总共约摸三间教室的样子。教室里日光灯亮着,竟还有零碎的吉他声传来。在操场上转了一圈后,想着时间很紧,我便打算到格突河景区去,看到教室门口站着一个戴眼镜的书生,便向他问路。这时又有好几个年轻人围了上来。原来他们是贵州民族学院的学生,来这里边体验生活边教书。“这洞到头了吧?”“里面还可以爬的。我爬过好几次了,刚刚还进去过一次,很有意思的。”那书生说要领我探洞,我自然求之不得,他便拿了蜡烛和打火机带着我攀上了那满是泥浆的岩石。

    中洞小学后面是一个乱石堆积的陡坡,坡顶和洞顶之间黑暗狭窄的未知领域,真的不像是我这种人能够企及的。光亮慢慢退向身后,在前面带路的侗族朋友杨平波表情有些无望。他想点蜡烛,可是他的打火机偏偏打不出火苗来了。他执着地反复尝试,有一次他弄出了微弱的火苗,可没等蜡烛凑上去便熄灭了。

    望向远处的洞口,那白茫茫的光线比冬日的薄雾还要冷上几分,从暗处看去有种说不出的疏离。日光用它那一丝孤独的纯粹抗拒着黑暗的侵蚀,把最后的温柔专注地投向那座阴影里的村落。中洞村的轮廓在黑白光影的对比中得到了完美的彰显。村里的房子都已经变得很小了,正午的炊烟从屋顶缓缓溶进天光里,使得光线带着少许的空濛。我想也走了这么远了,要么就回头吧,可他却要我在原地等着他回学校重新拿火来,“很快的”。毕竟从小在

    页码:[1] [2] [3] [4] [5] [6] [7] [8] [9] [10] 第3页、共10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