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一架全新喷涂的“首都航空”首次飞向天空,搭载北京市的劳动模范前往上海观看世博会。
这家自称“北京人自己的航空公司”的首都航空,前身是海航集团旗下的旅游包机和公务机运营公司金鹿航空,通过北京市政府的穿针引线,金鹿航空成功获得了北京市国资委旗下的首旅集团4.5亿元的“真金白银”,并更名为“首都航空”。
5月2日,首都航空正式挂牌,新公司由海航集团和首旅集团共同增资组建,注册资本15亿元,其中海航集团出资10.5亿元,占股70%;首旅集团出资4.5亿元,占股30%。而此前金鹿航空的注册资金约7.765亿元。
与普通的客运航空公司不同,金鹿航空主要从事旅游包机和公务机业务,目前拥有空客飞机25架,以北京、广州、西安、三亚等地为运行基地,开通航线120余条;运营各类豪华公务机24架,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公务机机队,占据中国公务包机市场九成以上份额,飞抵全球100多个国家、420余个机场。
海航旅业总裁马国华告诉记者,更名“首都航空”后,公司还计划拓展医疗救护飞行和直升机引航等作业业务,组建民航首支直升机机队用于应急救援,完善北京的通用航空服务。“希望在未来的5年,首都航空的机队规模超过200架,其中包括100多架公务机、80多架旅游包机和50架直升机,并可能根据情况增加定期客运航班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首都航空定位,正符合北京市政府拓展“世界城市”的意图,这也正是金鹿航空得以引资并更名的重要原因。此前,北京市也是全国四大直辖市中唯一没有本地品牌航空公司的城市。
这也并不是海航第一次与地方政府“联姻”,在此之前,海航旗下的大新华快运、祥鹏航空以及海南航空都已经获得地方政府的真金白银。
“地方政府都有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航空公司的情结,而航空公司与地方政府合作后,得到的将不仅仅是政府的注资,还可能是更多政策性的支持,比如免税、土地优惠等,而海航在未来获得的待遇,远比更名的代价要大得多。”民航局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分析。
海航集团董事局董事刘嘉旭3日也坦陈,未来海航航空产业的发展规划就是要围绕各个省市城市发展和拉动内需、拓展旅游的需要,来加速海航各个航空品牌的成长,“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确实需要航空运输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