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尾,又到了盘点的时候。
1月13日,民航总局公布全行业去年实现利润122亿元,国航、东航、南航三大航空公司都大幅扭亏增盈。在全球民航业亏损110亿美元的背景下,中国民航业可谓一枝独秀。
就在这张漂亮的成绩单公布的当天,由东航主办的“后危机时代企业法律风险防范高峰论坛”也在召开。这个论坛不仅请来了国际航空业的“大佬”GE和达美航空公司的总法律顾问,还请来了美迈斯、贝克·麦坚时、国浩、段和段、金杜等国内外顶尖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央企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今非昔比,含金量很高。”央企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但央企做大之后如何做强,如何与跨国公司对标,如何做成百年老店,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风险。”
风险异常复杂
“我们2009年是死保盈利,压力很大。”南航总法律顾问陈威华告诉记者,民航业是高投入、高风险、低回报的行业,在后危机时代,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仍然很复杂。
“在国内市场上,民航业面临高铁的强有力竞争。根据统计,民航68.5%的比例是旅客运输,31.5%是货物运输,而公路、铁路、水运其他运输方式正相反,90%以上的比例是货运,航空公司风险密集,敏感性极高。”东航总法律顾问郭俊秀表示。
在国际航线上,则处于明显的劣势,航空公司不仅要面对GE、空客、波音等强势供应商和国际大型航空公司,还面临着国外法律环境中所带来的反垄断、环境等方面的诉讼。
“像发电企业一样,航空公司也是受夹板气。”航空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上游的租赁购买飞机,国内企业没有话语权,燃油、机场是垄断的,下游则是民航业的过度竞争,日子不好过。”
在他看来,“2009年盈利除了国内经济刺激政策的拉动以外,主要原因是燃油套保从浮亏到浮盈。”
2008年,燃油套保事件让航空公司出现巨亏,但与燃油套保风险相比,民航业内人士认为,购买租赁飞机的风险一点也不低。
一家航空公司的法律部负责人很有感触地说:“中国企业在采购租赁上完全处于弱势地位,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行情好时贵,行情不好时退不掉。”
究其原因,大飞机制造商只有空客和波音两家,国内企业没有话语权,在谈判中多数采用卖方的格式合同,对条款要做出修改不容易,哪怕只是改变争议管辖地也是很难。
跨国公司传经授道
航空公司在经营中面临着安全风险、政治风险、社会风险、自然风险、疫病风险等各种风险中,首当其冲的往往是债务风险和燃料市场风险,然后是公司治理风险和人力资源风险、竞争风险、安全风险。
如何防范这些风险,与会的央企希望从GE和达美身上取取经。
GE的总法律顾问PaulMcElhinney当天一再强调:“合规和诚信比公司的股价、业绩更重要。”
事实上,此前,已有不少央企总法律顾问到GE取经,除了GE1200名的法律顾问团队让人震撼之外,GE把合规摆在首位的理念也让央企叹服。
“GE设立了由总裁负责、高管参加的合规审查委员会,每个业务板块的负责人都要界定自己的风险,然后培训人员,管控风险,从上至下,层层落实。”Paul说,“在GE,法律顾问不仅仅是要消除风险,更要承担风险。”
一家企业总法律顾问表示:“在理念、人才、制度等方面,国内企业与GE、达美相比都有差距,不少企业为了挣点快钱而忽视了合规。”
对于正在与上航进行重组的东航来说,无疑最关心的是重组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去年10月,达美通过同样以换股交易的方式、以2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西北航空,从而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航空公司,这个航空公司比国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