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网 >> 旅游新闻 >> 旅闻 >> 正文
  美图欣赏

2009年 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突破60万

亚洲最大航空企业濒临破产

民航局网站发布“2009年国内民航

武广票价重估 广深段京广高铁明年
  相关文章
汪潮涌:东星集团资不抵债
从资不抵债到初步盈利 看东航再度“起飞”  

时间:2010-1-5 11:39:31 来源:人民日报

  作为东航的新任董事长,刘绍勇一年来所有的努力都只有一个目标,让已经资不抵债的东航“活过来”。

  现在,他离这个梦想越来越近。虽然主营业务仍有亏损,但到2009年底东航总体上实现盈利已成定局,资产负债率也由一年前的115%降至94.7%。

  每天亏损4000万元

  一年多前,一纸任命把刘绍勇从南航调往东航。作为董事长,他收到的第一封信是“要钱的律师函”,接待的第一批员工是7名要辞职的飞行员。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刘绍勇还是承认,情况比他之前想象的还要糟糕。“当时我们面对的是三重危机,生存危机、信心危机、信任危机。”

  2008年,东航巨亏139亿元,创下中国民航史上最大亏损纪录,资产负债率115%。“当时每天要亏4000万元,每小时166.7万元,每分钟亏近3万元!可以说东航是在生死线上挣扎。”

  更糟糕的是人心涣散。经历引进战略投资者失败、套保失误,企业上上下下许多人失去了信心,飞行员辞职集中反映了这一点。社会形象也跌到谷底,提起东航,不少人第一个想起的就是“返航事件”。

  此时,国际金融危机给民航业带来巨大冲击,外部环境格外严峻。上任第一天,刘绍勇连开了九次会。之后,刘绍勇和新任命的总经理马须伦宣布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明确了东航的五大战略,即枢纽网络、品牌经营、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

  对这一系列措施,有人评价涉及面太广容易变成撒胡椒面。但刘绍勇认为,当时的东航是“处处有风险”,哪一处不采取办法改变,“有可能这口气就过去了。”随后东航的种种表现则证明这个企业终于抓住了最后的机会,走上变革之路。这其中最“亮”的一笔当数“东上重组”。

  2009年6月,东航宣布与上航联合重组,在含金量颇高的上海市场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地位。重组后,新东航机队规模超过300架,直达和中转联程航线达3500多条,同时通过统一编排运力,推出26条东航“快线”和“准快线”。东航牢牢稳住了自己的优势资源,开始主动布局。

  信心和黄金都重要

  对于已资不抵债的东航,当务之急是减亏。上任之初,刘绍勇提出“一年大幅减亏、两年基本持平、三年基本盈利”目标,随即打出了“输血、止血、断臂、造血”的组合拳。

  2009年初,东航获得国资委共70亿元注资。对外界评论的东航“只会向国家伸手”一说,刘绍勇的回应是,“信心重要,黄金也很重要,每天都在亏损的东航需要输血”。之后,东航从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上千亿元的授信额度,以保证资金链不会突然断裂。年底,通过A股、H股定向增发,在资本市场融资70亿元,使资产负债率再降11个百分点。


  东航还制定了256条“止血减亏”措施,降低成本。飞机能延迟交付的就延迟交付,能退租的就退租,东航2009年共推迟引进13架飞机。中高层员工集体减薪10%到30%,也体现出东航背水一战的决心,仅此一项就节支上亿元。截至2009年10月,东航可控成本费用同比下降了15%。

  “断臂”行动中,东航果断撤出了原定合资的西藏航空,降低了幸福航空的股份比例,其中35%股份出售给了中航工业,原计划成立的6个分公司也暂时推后。

  “造血”立足于做好自身的营销活动。东航明确网络布局,重点抓好上海、陕西西安、云南昆明等三个枢纽的建设,将运力重点投向主要基地,同时加强了北京、江苏和浙江市场开拓力度,使格局更加清晰。到2009年底,东航已走出亏损泥潭。

  不坐头等舱

  资产的增减能通过数字看得清清楚楚,软实力的提升则在潜移默化中。许多小细节折射出东航的决心和努力。

[1] [2] 下一页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酒店预订 | 特价机票 | 旅游论坛
Copyriht 2007 - 2009 ©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