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酒店预定 特价机票 | ||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网 >> 旅游新闻 >> 酒店动态 >> 正文 | ||||||||||||||
|
||||||||||||||
|
||||||||||||||
时间:2012-10-21 20:35:49 来源:国际商报| 外资酒店管理公司拥有良好的品牌声誉,中方业主则挟雄厚资金、自有物业的优势,这种“天作之合”曾上演过不少皆大欢喜的戏码,但本土酒店品牌的崛起、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市场环境的转冷以及国际客源的萎缩等因素激化了双方累积多年的矛盾。业内专家指出,在日趋饱和的中国高星级酒店市场,外资酒店管理公司单纯以输出品牌和管理的轻资产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中外双方的纠纷将呈现常态化。 就在九月,洲际集团于2009年年底开业的、在上海“规模最大、装修最豪华、配置最高”的五星级酒店浦西洲际酒店传出重大变故:洲际突然宣布退出,业主方上海耀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则扬言要与洲际对簿公堂。 外资酒店管理公司拥有良好的品牌声誉,中方业主则挟雄厚资金、自有物业的优势,这种“天作之合”曾上演过不少皆大欢喜的戏码。而前述双方于2007年签定的为期20年的合约却在短短几年后即告终结。 实际上,近年来中方业主与外资酒店管理方的纠纷并不鲜见。外资酒店集团与中国业主的矛盾是否已进入集中爆发期?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接受记者采访的相关专家认为,本土酒店品牌的崛起、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市场环境的转冷以及国际客源的萎缩等因素激化了双方累积多年的矛盾。而高星级酒店建造风潮“高烧不退”已使中国高端酒店市场暗藏危机,部分外资酒店管理企业甚至成为退潮后的“裸泳者”。但在外资酒店管理集团优势趋弱的背景下,其强势地位并未改变,中方业主的弱势地位依旧。 分道扬镳 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北京旅游协会副会长张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中国酒店业历经30多年的学习磨练,已经掌握了酒店的管理技术。现阶段,相对于智力支持,中方更需要的是借助外方的国际销售平台和品牌,吸纳更多的国际客源和经营资本。“未来,仅仅以管理输出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酒店管理公司与中方业主的纠纷将呈现常态化。类似上海浦西洲际的案例或将更多地出现。”张辉指出,历经1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高星级酒店市场在充分的竞争中已渐趋饱和。在经营状况不佳的背景下,业主方对于国际客源输入能力下降且不承担经营风险的外方的抱怨尤多。 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旅游经济和管理知名专家魏小安则指出,中外双方矛盾的根源是缺乏战略远见的短视行为带来的恶果。此前房地产热时,国内地产开发商认为酒店资产升值快,加上地方政府的推波助澜,急于攀附国际品牌,而如今房地产形势整体趋冷,中方业主又找理由与外方解约。“外国酒店管理集团自1982年进入中国市场已有30年,基于市场饱和带来的调整期,需要中方与外方的相互调适,以推动市场进入从量到质、从规模扩张到实体合作的新阶段。” 环境使然 中油酒店管理公司总经理高天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近年来中国酒店业之所以频频出现“洋管家”“洋保姆”“洋品牌”被炒鱿鱼的现象,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学生”赶超“老师”,本土酒店品牌具备了与外资分庭抗礼的实力。中国本土的酒店品牌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开放引进”阶段(即全面开放酒店接待业,并吸引国外品牌或资金落户)、上世纪90年代的“吸收模仿”阶段(即全面普及推广国外的现代管理、服务、经营理念和技术,并模仿集团化或连锁化管理模式)、本世纪前十年的“自主创新”阶段(即创建独具特色并更适合中国国情的酒店品牌、管理公司或连锁集团)之后,如今已经具备了与外资酒店企业分庭抗争的能力与资本。 近年来,本土企业凭借着在中国市场上的天时、地利、人和等优势,正在从低星级酒店市场向高星级酒店市场进军。比如原南京希尔顿、原北京丽都假日等高星级酒店的业主,在终止了与外资酒店集团的管理合约之后,都选择由本土酒店集团接手经营。伴随着中国本土酒店品牌的崛起,这种“中国式离婚”的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剧。 其次,信息技术为本土酒店行业带来新机遇。中国酒店业的信息化进程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前台管理系统”普及、90年代的“后台管理系统”普及 |
|
|
Copyriht 2007 - 2009 ©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