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 ||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网 >> 旅行游记 >> 游记攻略 >> 正文 | ||||||||||||||
|
||||||||||||||
|
||||||||||||||
时间:2024/11/26 5:42:25来源:ciai1215
清懿堂女祠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棠樾村大盐商鲍氏二十四世祖鲍启运创建的,借以纪念为徽商辉煌同样作出牺牲和贡献的鲍氏妇女。又据考,鲍启运嫂汪氏曾将百多亩良田悉数捐赠建祠。“清懿堂”3字巨匾高悬在享堂照壁正中,出自书法家鲍玺之手,另一块“贞烈两全”的横匾,则是清代名人曾国藩所书。堂以“清懿”为名,取的是“清白贞烈、德行美好”之意,是一曲妇女的颂歌。
女祠三进五开间二天井,进深48.4米,面阔16.9米,依次为门厅、清懿堂主厅和寝堂与享堂,整座建筑以硬山式高低错落马头墙外观为主要特色,惟有后进部位为歇山式阁楼,建筑地位高于男祠。双天井设计既可保证祠堂内部的采光、通风要求,更寓示着女性飞扬张狂的深意(但不能跨越女祠界限)。石制柱础、龛座、栏杆、抱鼓石,砖制八字墙,木制雀替、梁驮、外檐柱撑等,皆施精细雕刻,典雅细腻,柔中透刚,玲珑剔透,精美绝伦。整体建筑给人的感觉是:结构紧凑,用材匀称,造型流畅,刚柔相济,内秀而外朴,端庄而不刻板,有一种生命的冲动,令我们每一位参观者时刻提醒自己当下参观的不是一般的祠堂,而是全国唯一的女祠。许多在男祠不能为的,在女祠里有了作为。门厅前天井一角,一枝两枝紫藤,正悄悄绽放出紫红色的新蕊。
最有力的提醒和最有趣的证据,恐怕要数这女祠的整体建筑朝向了。一般的祠堂都是坐北朝南的,惟独这女祠却是坐南朝北。这种大相径庭的构思来自《易经》上“男乾女坤、阴阳相悖”的玄理,既为女祠,当然得与男祠相反。同时,北堂古为母氏所居,坐南朝北,旨在颂扬母恩母德,可见女祠设计之良苦用心。
只是祠堂本应具有的肃穆宁静,现在早就让位于游客的嘈杂喧闹了。
粉墙黛瓦马头墙,瘦柱肥梁内天井,抬梁参插穿斗式结构,官府与民居规格的混杂结合正是徽州建筑(包括祠堂建筑)的写照。
古桥记
紫阳桥(渔梁) 渔梁古坝,是新安江上最大的石质滚水坝,其将新安江源头之一的练江裁为两截,丰水时,阻遏上游来水对下游的冲击;枯水时,坝内蓄水可通过古坝的间歇凹槽自然下泻流出。古坝以下,可行通航,最早的徽商就从这里扬帆。
薄雾浓云的天气,青山朦胧的远影,曲水留下的滩地,激流永进的孤舟,护犊的老牛就背对着我们。时已中午,我们独立坝头向下游张望,杨柳依依、炊烟袅袅之中,一座长桥优雅地静卧在练江之上。这就是建于明万历年间,因山得名的紫阳桥。紫阳桥桥身九孔,长140M,宽有10M,高达14M,所用石料为红砂岩石材。我们能见到的只是从左岸数起的六孔,众多杂草充斥在潮湿桥身之间的缝隙,青苔找寻到了可庇护的场所。紫阳桥为县内古券桥最高、最宽者,往来船只大可不落风帆桅杆从桥底下径直通过。为适应丰水时练江洪水的浪高流激,聪明的建造者将桥墩船形分水尖建得几乎与桥面等高,便于增加分洪的力度,这是江南诸石桥中罕见的奇举,但在徽州却是寻常。本是要借道到紫 |
|
|
Copyriht 2007 - 2009 ©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