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芽了,而这儿却还没有。他轻轻松松地说话,给了我们一个真正道士的形象。
走之前,我们给水壶加满了开水,小伟要给开水钱。道士说:“其实给不给无所谓。”话干干脆脆说了出来。这与下白云老道开口要钱的口气完全不一样。而我也理解了开水收费的现象。他这么一说,我不禁又是一怪!小伟坚持要给,道士看也没看,说那些就放到捐款箱里吧。世俗利禄不放于心的神态。
从上白云的一片平地上可见到下面下白云的了望亭。看是不远,但不见一段来时路的痕迹。
上白云的水质比下白云强多了。水池面积不足半平方米,水也不清澈,但必竟没了下白云水池上的那些污物。让人看起来舒服些,不至于有恶心的感觉。.9.
我们的下一站是骆驼树。这地名想是因树而来吧。其实这树外形并不像骆驼,只是树杆粗大垂朽,老态龙钟,与耐苦耐劳的骆驼有神似而已。
我们也垂垂累了,如这深山里的老树,便在树前的平地上铺开塑料薄膜休息一会儿。这一块平地是人工平整出来的。前面有一座房,分几间屋,想是供旅游者或是其他行路人休息的。可是里面空空如也,房门也锁着,行者甭想进去舒服。不过在外面平地上看看风景也颇有兴致的。淡淡的远山与满山随风而动的松树把这眼前点染得如悠然的水墨画似的。悠悠然的心情盈满了我的全身。
绕过平房,紧接着又是几间屋。屋里晾了些衣物。据说这屋叫做“骆驼寺”。但我经过的时候却看到一个拎着水桶的小道士。一时便脑子转不过弯来,不知是骆驼寺还是骆驼观。不管它了,继续上山吧!
.10.
连绵起伏的太白群山横亘在天地间,如一位历史老人面带苍容向我们诉说着每一条隐隐皱纹的故事。我们渴望走近他,了解他,渴望与他对话,在尘俗之外与太白老人做心与心的交流。太白山,我们来了!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太白山盛产人参。可是不知怎的,太白金星一怒,把整些儿人参一株不漏全移到了长白山。太白山于是黯然无光,消声隐伏了起来。可是太白金星毕竟是从这儿得道升仙的。于是人们还是把这一片山称为“太白山”。于是千百年来许许多多的道家弟子沿着他们始祖的足迹进山盖屋修行。也有众多的佛门弟子羡其深山老林与世无染而入山。
这菩萨大殿显然是和尚当家了。
大殿这个地方本没有什么特殊。它建在一道山梁上。旁边有一方池水,竟也常年不干。尽眼望四周,是山,是树,是白云;但在整条进山路上,它是特殊的。它是近山与深山的主观分界处。在它以下,每隔五里便有寺或观,而在它以上,则要每隔二十里才会出现修行的处所,而且处所里并不是时常有人、能供住宿的。
每年的清明时分,大量的信徒,男女老少沿着这条路上山烧香拜佛。一路走,一路拜,到达这里恰好需要一天时间。要再往上的话,便难了!要在这住上一晚,第二天才能继续上山。否则夜不着店,只能风餐露宿,面临严寒、迷路、动物袭击等多种危险。而往往是很多人至此筋疲力尽,住了一晚后便打道回府了。即使这样,他们对菩萨的信仰也可算至诚了。大殿的家业因而得以不断增大。
大殿现有三座平房,布置成品字形。其中一座是红墙瓦房,刚刚竣工。菩萨的金身大法相早已供奉中堂了。另一座是做禅事用的,桌上也
页码:[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第6页、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