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他领着我们继续上山。
缓路到了尽头,是一处绝壁。人不敢站立向下张望。路边一块高大石头,上书“骆驼巷”三字。我们便转爬这座横在眼前的山峰。这是一座陡峰,二里左右的上升路上全是积雪,只露出一些错落的石头。石头也有松动的。我们几个互相照应,团结互助,历经了一些滑倒、踩空等有惊不成险的过程后,终于爬上了这段我们一路上最小心、最害怕的一段。这山峰我称之为“雪山”。
爬上之后,路上的积雪更厚了。说它有齐膝厚,一点也不夸张。走起路来得小心,踩着别人踩过的地方,一边还得用小木棒探路。一定要有一个结实!真怕滑下斜坡去!.15.
以“明星”来命名一座寺庙,总觉得很希奇。若非亲眼所见,我怕是要误解这两字了。
我们绕到这座山的背面,明星寺就出现了。深山老林里的庙好象全都是一个样子,又小又破。明星寺也是。它落在山路边,门前两三米开外,是一个被树木挡住了视线不见底面的斜坡。坡上杂七杂八地长着草和树;背靠凹凸不平的石壁。那水便从石壁缝间流出来。如在夜里,就先结了冰;白天天稍暖,冰一点一滴地又化成了水。这个水源,是我所经过看到的最好的水源。
站在庙门外,极目所及,群山大都已在脚底下,只在不远处有一座洁白的山峰阻住了我的视线。但它也不显得高了。这便是太白主峰。而庙前方隔过一道山梁,便是老和尚所说的“四十里跑马梁”了。据说,那是一片山顶平地,平得马儿都能在上面纵驰飞奔。远望过去,乃是一堵隔天的巨墙,洁白又壮观,让人赏心悦目,心胸顿觉开阔。而斜坡下两颗绿杉树在视野中,又给跑马梁平添了无限的秀色。
常言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今日我见到这种景观了。看,寺的门楣、土墙上,寺背后的石壁上,满满地留下了××单位××的姓名。有一般游人,有大学生,也有××科长的姓名。这大石壁真够风彩了。只是寺的附近没有树,否则恐怕树皮剥尽也不能满足游客的心情呢!因此,谓之“明星寺”吧。
也难怪,明星寺海拔3200米。从山底到这要走两日才能到达。路途艰难坎坷,山上严寒袭人。晚上睡觉前须先把土坑给烧热了方能顶住寒冷。人一到这,如不留名,怕对不住一路上的劳累与辛苦。况且此处留下大名,也好让后来人知道:某已经先你一步到此一游了!
同行的那位青年也劝我们留个名,可是我们四个却谁也没留。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我觉得,我们一留名,就落入了世俗的巢臼,好像我们一路的艰辛只是为了人身之外的这此道黑黑笔划似的。这是对大自然美妙景色的玷污,也是对我们旅行宗旨的自嘲。
寺里的老和尚我可算认识。我们在菩萨大殿踫到后,次日同路上山的。和尚有七十多岁了,穿了一套洗了发白了的僧衣,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小木棒他总是不离手。他先我们半个小时离开大殿。我们恃年轻气盛,没多少时间便赶上并超越了他。他走路这么艰难,这么慢,令我们心生测隐之心。一开始,我们总是走一段路就等等他。我们想,如他有点事,我们也许能帮帮他。老大年纪,太不容易了!我们四个虽然也累,可一经休息,吃一点,喝一点,又喜观两边景色,爬山石,照相。在完全享受了大自然的壮丽风景之后,便又精力旺盛!不过,他居然走得比我们快!我们留连于
页码:[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第12页、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