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首页 >>风土人情 >>民族风俗
  相关文章
  • 顺月
  • 送子娘娘
  • 京剧
  • 厦门茶俗
  • 厦门酒俗
  • 传统婚姻礼俗
  • 从“革命婚礼”到“豪华婚礼”
  • 怀孕
  • 旧式婚姻礼俗
  • 命名
  • 喜亲  
    酒,置于床上祭"床母",祈求她的保佑。民间又有人称"先生妈"的女人专看小儿疾病。她们擅长草药,又往往兼用迷信手段。有时也治好一些小病。穷人家的妇女偏信她们,孩子不乖时,往往先找她们。

         灵魂的存在,在婴儿时已有了具体的迷信说法。婴儿出世时,屁股上总有形状、大小不一的乌青色块,人们一口认定是"床母"做的记号。每当婴儿睡觉的时候,就是"床母"带领婴儿的灵魂离开躯体去游玩的时候。婴儿在睡梦中哭醒,大人总是说受了惊;婴儿在睡梦中甜笑,大人则说是"床母"逗笑了孩子,不必去担心。所以绝对禁止在婴儿熟睡时在其身上点涂颜色以及换衣,否则婴儿的灵魂回来时,会因此找不到自己的躯体,不能回附到自己的身体里…

         发育正常的婴儿,据厦门人的观察标准,七个月应该能坐稳,八个月会在床上爬,九个月则已长出牙齿,俗称"七坐人爬九发牙"。这样的婴儿应该在周岁左右就能行走。倘若婴儿是"七‘卖’(不能)坐,八‘卖’爬,九没牙",则是有了毛病,周岁前后无望能行走。故厦门俗语又有"能走走‘脐一’‘卖’走走‘脐七’"的说法,即会走路的,周岁就走得很好了;周岁不能行走的,要到一岁半后才会走路。为适应婴儿成长的这些阶段,市上售有竹制的"坐轿"、"站轿"、"走轿",供不同月龄的婴儿坐、站和学步。

         厦门的婴儿一般在周岁断奶,奶水足的也不超过一周岁半。断奶前逐步减少哺乳次数,增加白米粥汤的分量和稠度,进而改用优质粳米粉加水或牛奶煮成的糊状食品——"米糊"。长出牙齿后,也把一些易消化的肉菜弄细了,随时喂一点。厦门人重视婴儿消化能力的调养,习惯上隔一段时间就煎中药"四神汤"给婴儿吸食。开放改革后,厦门推出的婴儿食品"健脾米糊粉",曾一度风靡大江南北。其配方就是总结了厦门传统的育儿经验,用优质粳米粉加上中药"四神"。"健脾米糊粉"在日后各式各样的土洋婴儿食品涌现之前,垄断市场,供不

    页码:[1] [2] [3] [4] [5] [6] [7] [8] 第6页、共8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