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 ||
首页 >>风土人情 >>民族风俗 | ||||||||||
|
||||||||||
|
在"做对年"前的第一个正月初三日,丧家要为死者置办新床。新床是用竹、纸扎成精美的古式小纸床 。拜祭之后,连同银纸一起焚化,送给死者,叫做"烧新床",为的是让死者在阴间睡得舒适些。 除灵脱孝之后,每逢死者的生日要祭祀,"做生(日)忌",逢死者的亡故日也要祭把,叫做"冥忌"。届时死者的亲属子孙聚集一堂,上供,焚香,烧纸钱,欢宴而散。 每年的清明节或三月节(农历三月初三日前后十天,死者亲属要备供品上坟祭把。上坟时,先将红漆描红碑字,并给坟墓拔除杂草,然后在坟L放上五彩纸制成的坟纸,用土块石子压住,称为"压墓纸"。"压基纸"时,除了上供焚香点烛祭死者之外,土地公也是不能冷落的,也要在"后土"牌前奉上一份供品,同样焚香点烛,祈求土地公书保庇死者阴宅,只不过焚化纸钱时,要将给死者的纸钱先焚化了,才能烧给土地公的金纸 。世俗认为,如果土地公先得了,它就匆匆忙忙到别的坟上收钱去了,没有心思再留下来听人们祈求保庇死者的话,金纸就白烧了。 每年"清明节"或"三月节"前后十日,是人们一年一度上坟"压墓纸"的日子,也是为死者拾骨再葬的繁忙日子 。世俗认为在这段日子里才适合动工,才不会触犯死者而惹来灾祸。 厦门"拾骨"的风俗源于古代迷信。古人以尸葬为"凶葬",认为骨葬才是"吉葬"。于是,在死者葬后三年或五年、七年,尸体已风化后,死者亲属请土工掘坟开棺,将尸骨捡出,刷拭曝晒,用红丝线串起,放在特制的长鼓形陶瓮"夙金瓮"内 。四肢骨放在两侧,躯干骨居中,头骨在上,呈屈蹲状。掘墓开梅前仍要祭祀,恭请死者恩准,然后请遗骨入瓷。拾骨后,一般择吉日原地再葬,请土工修好坟墓 。祭祀后宴请工人,给了工钱再给红包。葬后数日,仍然再巡山、圆坟、祭祀。 "拾骨"风俗流行于古代越族人分布的福建、台湾、浙江、两广地区,是丧葬习俗的一部分、现*古挖掘发现,我国远在庆族社会就有了拾骨再葬的先例 。考古研究又表明,当时的人类拾骨再葬是为了部落迁徙或家庭成员会葬的实际需要,后世传为所谓"凶葬"、"吉葬",说尸葬筋肉来化,灵魂会作祟于人,骨葬才能使灵魂升入大千世界,实在是宗教迷信,谬不可言 。君不见历代封建帝王身后,哪个敢言是"凶葬"而还要拥墓开格,拾骨"吉葬"的?! 拾骨葬的迷信与"风水"迷信更是相与为虐。家道败落、生意不振者,往往不从现实找原日,反归罪死人葬的不是地方,另请"风水先生"择地,拾骨易地再葬, 页码:[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第21页、共24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
Copyriht 2007 - 2008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