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首页 >>风土人情 >>民族风俗
  相关文章
  • 高山族的丧葬仪礼(二)
  • 诞生仪礼(一)
  • 诞生仪礼(二)
  • 台湾民间住宅装饰
  • 多彩的民间服饰(一)
  • 多彩的民间服饰(二)
  • 河北吹歌
  • 居住民俗(一)
  • 汉人的丧葬仪礼(一)
  • 汉人的丧葬仪礼(二)
  • 居住民俗(二)  
    青年集体住宿的居所有所变化。他们在村社外盖起一座茅草屋亭,里面有三个房间,当地的土目和通事就在这几议事。“公廨”的周围,日夜都有青壮年执勤站岗,传递公文,通风报信。“公廨”也就成了公共机关和地方自治场所,同时、兼有招待外来官方人员住宿的地方。有的“公廨’建设高高的木桩上,除了青年集会外,还起“?望楼”的作用。

        

        专供成年女子和未婚女子居住的“笼仔”又称“猫邻”。这种建筑也很有特色。未婚的女于住在“猫邻”里,等待未婚男子前来相会。夜晚,饱含情意的平埔男子在“猫邻”外吹弹起动听的嘴琴,平埔少女则在室内向窗外张望,一旦情投意合,便出来招呼他进屋,这种撮合的对象,她们称为“牵手”,这种叫法真的很形象,很贴切,很浪漫,就像台湾的一首歌《牵手》。

        

        平埔人还在农田的周围建起“望楼”。这是一种藤编竹木架子,架子搭建得很高。从米稻黄熟繁茂之际,一直到谷物登场之时,他们成群地在夜晚登上望楼,?望四周,防止农作物被偷盗。平地上还布置了执棍棒的巡逻,通宵达旦地巡视执勤。某些村社的通事和土目还每日派

    页码:[1] [2] [3] [4] [5] [6] [7] 第4页、共7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