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影响。六甲圣母祠挂有一副长联,充分反映侗汉文化的交流:“水有源,树有根,青石底下,仙人藏穴,保佑四方,六畜兴旺,永作千秋祯祥主;事依证,言依据,白骨长埋,显圣通灵,荫蔽六甲五谷丰登,祠为万事福德灵。”每年农历八月十六,附近侗寨村民,群集六甲,欢度芦笙节。按照祖规,各寨芦笙队,必先围绕圣母祠转圈,以表祭祀,而后才能进入芦笙堂表演。是日,六约风雨桥成了未婚青年男女“行歌坐月”的特殊“月堂”。
所谓“月堂”,即侗族未婚青年男女社会交际场所。侗寨“月堂”本是一般民房,但其房东必备如下几个条件:首先,房东必有大姑娘,而且是能歌善舞、心灵手巧的姑娘头,侗话称“腊米”头;其次,住房较为宽敞,地势较为适中;第三,家庭比较富裕,家人比较贤惠,如果姑娘头的祖母、母亲或婶娘、嫂子诸人中,有年轻时曾是姑娘头、婚后成长为歌师者,更为理想。此类“月堂”名声大,地位高,相聚者众,往往被村民引以为荣。青年们在“月堂”内谈情说爱,对唱情歌,通宵达旦,称为“行歌坐夜”。因活动多在月明星稀的农历十五、十六进行,故又称“行歌坐月”。每年农历八月十六日在六甲欢度芦
页码:[1] [2] [3] [4] [5] 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