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网 >> 新闻中心 >> 产业动态 >> 正文
  美图欣赏

夏游西藏团费上涨30% 车票、机票

可折叠式水陆空三栖个人小型飞机

大陆游客遭吊臂砸死续:台北检方

“7·5”事件致1450个旅游团取消
  相关文章
宋瑞:关于中国旅行社业的几点思考
景观文化:人与其他生命的互动
专家号脉中国会展业“四病”
中国古镇旅游开发步入“花样年华”(
乡土遗产景观找寻重生之路
2006年度中国景观设计行业十大新闻揭晓
中国建筑师将设计古根海姆附属建筑
2009“中国旅游-网络专访”活动圆满落
22省旅游局局长谈金融危机下中国旅游业
景观设计营造家园概念
景观中国专访:俞孔坚引领中国景观设计学走向国际  

时间:2025/1/19 3:01:09来源:不详

  【景观中国4月16日讯】  2007年4月9日,从大洋彼岸再次传来喜讯,俞孔坚和他的土人团队的设计作品——“秦皇岛汤河公园” 从五百多个推荐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了2007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年度设计荣誉奖”(ASLA Design Honor Award),这是他和他的土人及北大团队继2002年的中山岐江公园、2005年的沈阳建筑大学校园和台州“反规划”案例、2006年的浙江黄岩永宁公园之后,再次获得这一备受全世界瞩目的设计大奖。在短短的六年时间内五度获此殊荣,也创造了国内外景观设计界的一个“神话”。

  下面就让我们走近俞孔坚博士,详细了解这位中国当代景观设计领军人物的思想。

  作品的主线——“节约”、“可持续”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好,最近听说您和您的团队设计的秦皇岛汤河公园:“绿荫里的红飘带”,获得了美国ASLA大奖,请问您能否先向我们简单介绍下您的这个项目的设计思路吗?
  俞孔坚(以下简称“俞”):在我们当今城市化和城市快速扩张过程中,为了单一的防洪目的,而采用自然河道的渠化、硬化以及“化妆”运动在中国很多的大小城市中方兴未艾,这是一种极其不明智的做法,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有更科学、更艺术的方法来进行城市河道的改造和利用。
  我们这个项目——秦皇岛汤河公园属于城市河道改造的工程。它位于秦皇岛市区西部,海港区西北,汤河的下游河段两岸,长约1公里左右,总面积约20公顷。当然,在设计之初“解读”这块场地的时候,我们也发现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脏、乱、差”的人为环境、残破的设施、使用需求压力大、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可达性差和面临着很大的开发压力等,但是我们也发现了这块场地潜在的最大“亮点”——具有良好的自然禀赋,这儿水质清澈、两岸植被茂密、水生和湿生植物茂盛还有很多鱼类和鸟类在此栖息生存。
  于是,我们一改常规的河道治理方式,而是在保留自然河流的绿色与蓝色基底、最少量地改变原有地形、植被以及人文痕迹的基础上,简单地引入了一条由玻璃钢制成的“红飘带,”这条“红飘带”整合了多种功能,包括座椅、漫步道、环境解释系统、乡土植物标本展示、灯光等功能,用最少的场地生态环境干预和最少的工程,来最大程度地满足城市人的休闲活动需要,从而创造了一种当代人的景观体验空间。
  这是一个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场地原有资源,用最少的人力、最简单的元素、最经济的做法,来创造的一个真正节约、并为当代城市居民提供尽可能多的生态服务的可持续景观。

  :从您以往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对乡土文化、野草的尊重以及节约的理念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也与国家提倡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地”相吻合,请问您如何理解“节约型园林绿地”这个概念?
  俞:在去年建设部组织召开的“全国节约型园林绿化现场会”上,大家反思了过去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浪费之风,仇保兴副部长也提出:所谓“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就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对此观点,我非常赞同,并且我和我的团队也是这么去做的。
  在回国后,我们接受的第一个最大的考验项目就要属“中山岐江公园”了,当我提出应采取保留、利用场地上的旧厂房、旧机器的设计思想时,遭到了众多专业人士的强烈反对,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东西在这块场地上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应该“丢弃”。但是我认为正是这些东西才使得这块场地有了“故事”、有了“可持续性”,有了让当地人感到亲切、感到怀念的“符号”,经过三解释,最终甲方接受了我的观念,于是大家才看到了今天这个充满工业遗产、野草茂盛、人人喜悦的“后工业”场所。

  :听说您这个项目后来获得了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2002年度设计荣誉奖,这也成了中国设计师的设计项目首次获此殊荣。而对于您和中国“土人”来说,那也似乎仅仅只是个开始。
  :是的。后来我们又相继设计了以水稻为特色的沈阳建筑大学校园、与洪水为友的浙江黄岩永宁公园、以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台州“反规划”案例等代表性项目,也都分别获得了ASLA设计大奖,其实这几个设计案例都很明显的遵循了节约型、可持续的理念。

  记:由此看来您对如何建设节约型、可持续的设计作品更有心得和体会,那么您能不能具体阐述一下我们应该如何才能实现这种理念呢?
  俞:前段时间我曾经写了一篇关于可持续景观和绿地的文章,里面也有这方面的论述。要实现可持续景观,我认为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应该 “尊重”场地和当地人。我们应该尊重乡土知识、尊重当地人的经验,因为没有比居住在这块场地上的人们更了解这块土地。这正如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生所说:“你不要以为你比当地人更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你应该去倾听,否则你就会犯严重的错误。”
  其次,我们应该尽力去保护、节约自然资源。我们应该去保护那些不可再生的资源,应该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以及生物资源的使用,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废弃的土地以及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这样的话,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提高使用效率。
  再次,我们还应该让自然做功。因为城市绿地的自然服务功能体现在对自然系统自身健康的维护、对生物多样化和生命系统的维护、对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的服务上,包括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减缓洪灾和旱灾的危害、缓和极端气温、风及海浪、保护人类不受紫外线的伤害、维持文化的多样性等方面。
  最后,我们还应该要做的是尽力去显露自然,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现代城市居民离自然越来越远,远山的天际线、脚下的地平线、水平线,都让今天城市中的人们变的非常模糊。而显露自然的理念则是为了帮助人类找寻回来这些失去的。让城市中的居民重新感受到雨后溪流的暴涨、地表径流的汇聚。从枝叶的摇动,感到自然风的存在;从花开花落,看到四季的变化;从自然的叶枯叶荣,看到自然的腐烂和降解过程。城市的绿地景观应该是用来显露自然和生态过程、显露土地上的历史与人文过程的。

  生存的艺术: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

  记:在您的谈话里面,您多次提到了“自然”这个概念。记得在咱们中国古典园林里面,用的最多的几个词可能就是“师法自然”、“源于自然”和“高于自然”了,那么请您能不能谈一下我们的古典园林是否遵循节约、可持续的理念呢?
  俞:首先我认为中国传统园林是非常宝贵的遗产,就像我们的故宫一样,我们要珍惜它、善待它。但我们的传统园林从来都是与节约无关的,因为它的起源和本质就是贵族和士大夫们骄奢淫逸生活的场景,是一种颓废文化的最佳温床。昔有商之纣王辟沙丘筑苑台,悬肉为林,又有宋徽宗启“花石纲”造寿山艮岳,拆城、毁桥只为怪石,更有清代的慈禧,卖江山、挪军费修颐和园;如今,又有暴富城市,继承和发扬“园林传统”,挖龙池,堆假山,掘祖坟以获巨木,毁湿地良田更造广场庭榭。贵族之气一脉相承,铺陈之风有过之而无不及。
  正因如此,现代城市园林绿地理论更应该需要变故革新,我认为,首要的是续唱“新文化运动”之歌,莫再行“造园”之术,面对重重的环境危机,应回归到“生存的艺术”上,同时,还应该倡导“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白话景观和白话城市,用节约、可持续的理念以及生态的科学观来营建人地间和谐的关系。

  记:那么,您又是如何理解当代景观设计学的呢?
  俞:我认为中国的景观设计源于大禹和大禹一样的中国先民,他“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他最早懂得如何与洪水为友、如何为人民选择安全的居所,在合适的地方造田开垦,正因为如此,他堪称规划华夏大地之大神。这就是景观设计学的起源,即“生存的艺术”,一种土地设计与监护,并与治国之道相结合的艺术。
  遗憾的是,过去的封建上层文化并没有珍惜这种源于生存艺术的、充满诗情的、真实的桃花源,因为那是一种与苦难、劳动和生存相联系的下层文化,是与下等人和平民相联系的文化,也正因如此,我们真实的“桃花源”消失了。
  近年来,在中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也在迅速的装饰着我们的城市。中国的大地景观正处在严峻的危机边缘:生态完整性的破坏,文化归属感的丧失,历史遗产的消失等。在我们面临环境与生态危机、文化身份丧失危机和精神家园遗失危机的今天,景观设计学应该重拾其作为“生存的艺术”的本来面目,在创建新的“桃花源”的过程中担负起重要的责任。为了能胜任这个角色,景观设计学必须彻底抛弃造园艺术的虚伪和空洞,重归真实地、协调人地关系的“生存艺术”;它必须在真实的人地关系中、在寻常和日常中定位并发展自己,而不迷失在虚幻的“园林”中;在空间上,它必须通过设计和构建生态基础设施来引导城市发展,保护生态和文化遗产,重建“天地—人—神”的和谐。

  记:正如您在去年由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和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IFLA)联合主办的“2006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年会暨第43届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世界大会上主旨报告中提到:“中国的问题正在成为世界的问题,解决好中国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解决了世界的问题,因此,中国的景观设计学也必将是世界的景观设计学”。从您“滔滔不绝”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您对中国景观设计事业的期待和对中国大地的深沉的爱。
  记得您常常把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那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作为您的座右铭,由此也看出您对土地的热爱。为什么您对土地有着这么“深沉”的情感?
  俞:因为我们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地对于我们的前人就具有特别的意义。但是,随着近年来我们城市化的快速进行,出现了很多“践踏”土地的行为,我认为这是不正确、不节约的做法。当我们失去了土地,也就失去了与土地的联系和对土地的信赖,也就失去了对土地的监护责任,这时我们的生态环境将变的更加恶劣,城市也将不再适宜人们居住。
  因此,景观设计师要珍惜、尊重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要从他们还是学生的时期就开始培养他们的这种情节,学校里面不仅仅重视要培养他们的技巧,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这种责任感,因为技巧性的东西,在他们毕业后可以学习,而对于土地的态度、对于土地的责任感则是他们应该掌握的最根本的东西。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酒店预订 | 特价机票 | 旅游论坛
Copyriht 2007 - 2009 ©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