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首页 >>旅行游记 >>华西
  相关文章
  • 马兰
  • 那一年的夏天——我的新疆行
  • 天山一号冰川环保登山探险记
  • 红山巍巍
  • 草原雄鹰
  • 喀纳斯湖马拉雪橇的游记
  • 那一年的夏天——我的新疆行 6
  • 达坂城的风
  • 去吐鲁番看维吾尔族美眉
  • 喀什记行-新艺工艺美术公司
  • 难忘天山游  
    背着沉重的器材,各自向沙包后面的林子深处跑去……两个多小时以后,太阳完全没入地平,众人才恋恋不舍地回到车上。

    胡杨树有“沙漠之王”的美称,传说它“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我们拍摄点附近是塔里木河一条不知何年干涸的故道,大都是枯死不倒的胡杨树干。活着的胡杨,要等到秋天叶黄时才美,现在只有拍这些据说“死了一千年不倒”的枯树了。的确有不少人欣赏这种“悲壮”和“苍凉”,据说有凝重的历史感。然而,在这片枯立的胡杨树林面前,我们丝毫体会不到“死而不倒”的“英雄”气概,只感到大自然对人类的无情报复!

    导游向我们介绍:胡杨树,维吾尔语叫“托乎拉克”,但是新疆有些汉族人把胡杨误称为“梧桐”,原来,南疆的老百姓一直把枯死的胡杨打回来做柴火,维语柴火的发音是“哦通”,汉族人听到这个发音,就误以为这是胡杨的本名了。胡杨又名异叶杨,它的顶端或幼树的叶是长条形,而树的下部或成年树的叶是椭圆形,一树两种叶,很有趣。胡杨是干旱荒漠地带广泛分布的乔木,特别耐干旱、耐盐碱,生长快,在塔里木河中、下游分布最多,沿河岸形成走廊状的林带。

    导游还提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名称的含义,他说:长期以来,很多介绍新疆的汉文书刊上都说,“塔克拉玛干是维语‘进去出不来’的意思。”其实,维语里根本没有这个意思,人们在以讹传讹罢了。据维吾尔语言学家的研究,迄今看到的古代维吾尔语文献中,在一本写于 18 世纪的手抄本书里,就出现过塔克拉玛干这个地名。维语“玛干”,是住处、房屋或家乡、家园的意思;“塔克拉”有在底下或被遗弃的含义,两个词合起来,可翻译为“埋在地下的房屋”或“被遗弃的故土”,转义为“往日的家园”。由于沙漠的流动,很多古代的绿洲和城镇被掩埋在沙漠深处,往日的家园变成了茫茫沙海,“塔克拉玛干”成了塔里木盆地周边绿洲里的居民对古老家乡的辛酸回忆和对浩瀚沙漠的泛称,至于邻近农田的每一片沙地,则各有单独的名称。这段解释,有根有据,令人信服,特地记录在此,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我们于北京时间 10 点开车北行,没有进轮台县城,而是斜插到二八台农场,仍旧走 314 线国道西行,抵库车县城,已是凌晨 1 点 10 分了,住龟兹宾馆。龟兹,读音为“秋孜”,库车一带的古国名。

    第四天 ( 2002 年 5 月 30 日)

    昨天赶到库车,已是半夜。为赶拍日出,今天北京时间 7 点,天刚蒙蒙亮,又出发了,睡了不足四小时。 7 点半(按地方时算,才 4 点半),到达库车县城西北 20 公里左右的盐水沟景区。这里是一片“雅丹”地貌。不同硬度的倾斜岩层,在暴雨洪水和风蚀的共同作用下,被雕琢成崎岖嶙峋的奇形怪状,人们在这里只有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据资料介绍,这里自古就是天山南路的一处交通要冲,汉、唐时期,从龟兹(今库车)到姑墨(今阿克苏)、疏勒(今喀什)以远,此地是必经之路。至今盐水沟一带,还残留不少两千多年前的烽燧戍堡遗存。

    “布达拉宫”是盐水沟景区北段的一处景点,可能是以对面岩层形似而得名,一般旅游车都是一驶

    页码:[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第4页、共12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