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 ||
首页 >>旅行游记 >>华西 | ||||||||||
|
||||||||||
|
路旁有座蒙古敖包,几个蒙古牧民骑着马,赶着一大群黑头羊。有个小伙子身在马上,双手放开,仅凭自身的感觉驾驭着那匹飞奔的骏马。高超的技艺令我们瞠目结舌。我放慢了车速,欣赏着这幅草原“奔马图”。 蒙古人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游牧民族。 巴特尔眼睛亮堂地盯着骑手中的一位姑娘说,看,这就是我们蒙古族姑娘。 我旋开了汽车音响中那首腾格尔唱的《蒙古人》,和巴特尔和着那首悠扬的歌声唱了起来:“这就是蒙古人……” 有次巴特尔拿出一张10元人民币,指着上面那个蒙古族老人说,这就是我爷爷!我们很惊奇,怎么会呢?他见我们不解,开着玩笑说,我爷爷的脸庞和胡须以及打扮和他一模一样。我们这才释然,讽他,难道天下所有的蒙古人都一样?他反驳我们,根据人种学说,汉族人也是蒙古人种。于是,他咧开嘴笑了起来。 八、玉希莫勒盖隧道里是冰雪,我们提心吊胆地穿了过去 傍晚的巩乃斯草原天空,晚霞和绿色的山交织在一起,金*披满了山和水。 九曲回廊般的天山路上,盛开的鲜花簇拥在两旁,溪水也不甘寂寞地来到路上,少人涉足的溪水清澈透明,静静地卧在那儿。 夜幕降临了。晚上11点。远远的蒙古包里透着微弱的光。 有几间土房子,是一个小杂货店。走进去,昏黄的灯光下,一位蒙古老额吉守着模糊的电视在看。守着孤寂的小屋,老额吉不寂寞吗? 我买了几瓶矿泉水,是和静县当地产的那种“圣山牌”。 山在升高,车在晚风中驶上了海拔3500米的雪线。 雪线上的景在暮色中极为壮观,这是我第一次见。据说雪线上的雪是终年不化的,即使阳光也不能消融。但今年7月的阳光有点儿强烈,路面上积了少许融化的水。 雪堆积得越来越厚,柔软,洁白。这雪和城市街道两旁的雪不能相比,就像人们常说的天山里的牧民不能和城市里定居的牧民相比一样,后者心有浮躁。 其实我们这些居住在城市的人,心不也是极其浮躁吗? 艾尔宾山上的路是修在山崖上的,左侧是一道2米多高的雪墙,像座巨大的屏障,屏障后是深不见底的峡谷,右侧隔着雪墙是望不到顶的山巅。 车在这种路况下行驶,我百倍用心地手握方向盘,在冰雪缓坡的雪梁上缓慢地行驶在这条雪墙包裹的和周围一堆堆粗糙的怪石间。 气温在零下,白天融化了的雪水这时结了一层薄薄的冰,被雪水浸泡的路上,不时有大小不一的坑,坑里盛满了水和冰。雪墙中的路只有三、四米宽,遇到大坑,车只能慢慢地淌过去。 迎面驶来一辆车,远远的两束灯光在不停地闪着,我找到了一处稍宽的路段停下来,礼让着。当车相向而过时,那维吾尔司机握着巨大的方向盘聚精会神地驾着车。这是一辆伊宁到库车的班车。 也许是对天山景物的习以为常,车上的乘客多已进入睡梦中了。 驶上山顶,路的前方是一眼望不到底的悬崖,左边一座巨大的雪山挡住了我们的去向。雪覆盖在山上,找不到路在哪里。下车查看,迎面竟是一座隧道,隧道圆顶上有字:玉希莫勒盖隧道。 这是我们在天山里遇到的第二个隧道。 隧道左侧被风吹进的雪已长久地和隧道“墙壁”堆积在了一起,右侧只剩下2米多宽的路,地面上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
Copyriht 2007 - 2008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