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首页 >>旅行游记 >>华西
  相关文章
  • 稻城故事 之十 (转贴,作者:木梓)
  • 稻城故事 之五 (转贴,作者:木梓)
  • 稻城故事 之六 (转贴,作者:木梓)
  • 稻城故事 之八 (转贴,作者:木梓)
  • 稻城故事 之九 (转贴,作者:木梓)
  • 四川游--成都
  • 西行关键词
  • 稻城故事 之四 (转贴,作者:木梓)
  • 稻城故事 之一 (转贴,作者:木梓)
  • 稻城故事 后记 (转贴,作者:木梓)
  • 蜀道行------十三日云和月,五千里山与川  
    和当地人一样黝黑的,头发长长的略显蓬乱,一副蓬头垢面、不修边幅且精瘦的样子。他先把长长的藏名说了一遍,然后又说:“记不住我的名字没关系,叫我‘*’好了,大家都这么叫。”(当然当时听了什么也记不住,这长长的藏名是与他分手那天我请他写在本子上的,当时也没想到我们会与这位导游结下浓厚的友情。)于是,这位“*”或是“拉导”就伴我们走了近十天的艰苦、危险但又充满乐趣的稻城、亚丁之旅。

      今晚要住山上的嘉绒藏寨,车离开县城后就沿山路盘旋上行,但至半山腰,刚涂未干的水泥路面将山路阻断。我们必须弃车徒步前往藏寨。问了*,说离山上人家只有800米的路程(以后这“800米”就成了对路程估计不准的代名词了),于是大家满怀希望的背上装备,徒步上山。

      走啊,走啊,走了不知多少个800米,终于看到白云深处的人家了:白壁、黑顶,顶上有四个白色尖角的式样一致的藏居散落于青山间,看上去那么洁净、可爱,但仍遥不可及。此时我只有喘气的份了,背着沉重的旅行包只顾埋头向前,盼望着这“800米”早到尽头,一面庆幸我背的是45升的旅行包,不是象别人那样是65升的。

      终于到了村口,来接我们的村民又带着我们在布满牛粪的弯弯曲曲的玉米田边的小道上绕了近半小时,终于走到一户人家门口,天色已经黑下来了。进门、卸行李、喘气。

      然后,才抬头打量藏居:我们呆的是间极宽敞的房间,白墙、泥地,两边摆放着四张宽敞的卧榻,中间是拼起来的长桌,摆满了刚摘下来的新鲜苹果、玉米,还有核桃、青稞酒。好客的主人向我们献了哈达,又每人斟满了青稞酒,为我们接风洗尘。

      喝了酒,等待晚餐的当儿,我们上上下下地穿梭于这户三层的藏式小楼。每个房间的布置都与刚才我们呆的那间差不多,上上下下的楼梯都由一根根整个的木头刻成,很窄,所以上下都要小心。一楼平台下面挖了道深沟,两头猪在那儿觅食。深沟的边上有扇小门,我想当然的认为:那里边一定是猪圈,晚上就会把猪赶进去睡觉。结果大错特错:当我到处找厕所(我们称之为“歌厅”)时,主人指着那扇小门---真让我大吃一惊。万般无奈,只能带上头灯,钻进了黑灯瞎火的“猪圈”:深沟上垫着一块挖着洞的木板(后来我才知道,这“猪圈”并不是条件最差的“歌厅”),对面墙上还有个大洞,头灯照过去,看到了一双牛的大眼睛:原来对面是个牛圈。事后大家戏言,这头牛真有眼福啊,能欣赏这么多人方便。

      晚餐过后(这20元/人的藏餐面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我发誓再不吃藏餐了),村长把我们带到村小学的土操场,全村村民为我们开了个篝火晚会。篝火晚会虽不象我在电影中看到的那么热闹(全村老小估计一共也不过百十人吧),但藏民确实人人都能歌善舞,几位年龄已不小的大嫂、大娘亮起噪子,藏族风味的民歌唱得嘹亮圆润;全村老小围成一圈跳起了“锅庄舞”,喜欢热闹的旅友早已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或笨拙或轻灵的一起载歌载舞。晚会在一片“扎西得勒”声中顺利结束,也算是体验了一次原汁原味的藏寨风情。



    四、河山之恋

    9/24 丹巴--

    页码:[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第3页、共12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