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首页 >>旅行游记 >>华南
  相关文章
  • 欢天喜地游武隆(八)
  • 故乡大巴山的十大碗(ZT)
  • 百年风霜—记滩口牌坊
  • 那样的快乐(2001年三峡行)
  • 岁末重庆之约
  • 平安夜,朋友还在带团......
  • 五月三峡
  • 长江三峡、神农架九日游
  • 奉节随感
  • 沁园春 过三峡
  • (zhuan)巫峡的背后(2)  
    上,一个小个子男生跑着 给我们送来钥匙。昏暗中,感到地上潮湿积水,只有宿舍的最深处开了一扇一米左右大的窗 。满目床铺。它的光源主要靠开放式的半面墙壁,阳光雨水都可以直接关照到靠墙睡的学生 。这里120平方米,住127个学生。

    陪我看“男生8号”的教师说学校每年要付给铁匠铺2000块钱,说到这儿,他就叹气。这里 同样每张床睡两个学生,这个的头对着那个的脚,据说学生愿意这睡法,一个人睡整张床, 带了铺的又要带盖,谁家有那么多的铺盖?我问:有从上铺摔下来的吗?他们说,经常摔,爬 上去再睡,有人早上醒了才发现还睡在地上。

    拿钥匙的孩子无声地跟在后面,最后,他用指甲大的金属锁头,锁了门。有人说:你问问这 学生,男生8号比他在家住得好,他屋头才恼火呵!孩子拿钥匙跑了,屁股上两块长方的补丁 ,摆动。

    大昌的人告诉我,全巫山的教师都毕业于“北师大”,全称是巫山北门坡,师范大孩子学校 。男生8号输送出去的就不少。

    5.脸

    夏天了,海拔2000米的山上,老人还穿着棉衣,家境好点的孩子穿着毛衣。

    有一张脸直朝我晃过来,是七八岁大的孩子,横贯额头写了三个字“吕世刚”,蓝墨水写的 。我问:你叫吕世刚吗?他不回答,有一种山间霸王的匪气。这一带叫邓家乡,曾经土匪出 入,附近保留着当年的炮台。

    吕世刚是不是你?我又问。他的粗线毛衣胸前也缝了明显的字“吕世刚”,似乎是怕他丢掉 。

    另外的孩子都拥上来说:对头!意思是他就叫吕世刚。脸上有字的孩子转眼消失了,围住我 的孩子们都挂着鼻涕,不擦,鼻涕就像他们的鼻子,非常自然地呆在脸上。远处垫得很高的 学校里,四个小姑娘在排练节目,身体僵硬地跳舞,手像扭棉桃一样,在空中左右各挖一下 。我问了,她们是5年级的学生,都流着鼻涕。这情况,在海拔1000米以下少见。我想,这 是高山鼻涕,和海拔有关,和卫生无关。

    有一个早上,我沿叫官渡河的水走远,又走回小镇。镇中一条石头黑桥,有推小车卖杂物的 ,被几个小学生围着,他们在试戴塑料眼镜,试了红镜框的,又试绿的,五颜六色都试试。 镜片是早磨花了的塑料片。戴上眼镜,他们互相望望,再望望山,望望河,四野循环一周, 摘下来,一个孩子还翻出了几毛钱纸币。

    我问他们:戴这个干什么?

    他们说:戴着好看!

    意大利影片《星探》中有一句台词:好上镜的面孔。在巫山,我真的见过各种各样好上镜的 面孔,无奈的,疲倦的,无所谓的,急躁暴跳的。真正的乡间,没有一张脸谱化的面孔,每 个人都生动,因为他真实。

    巫山境内,有4座天主教堂。在县城里闲逛,正好经过一间。89岁的老太太杨碧江,是讲经 员,人人叫她杨先生。她告诉我,她祖上9代人信教,“文革”时候批判她,问她为什么叫 先生,她说:过去我教过娃儿读书,做的就是先生。她带我看讲经的大厅,还破例打开了所 有的灯。这里的布置有点中国味,琐碎了,显得有点花哨。老太太带我下木楼,我问能不能 给她拍张照片。她说:这屋头太暗了

    页码:[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2页、共11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