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其间。墓上的雕塑特别多,有圣母;有天使;有逝者的雕像;十字架上也有各式各样的浮雕。这是跟中国人墓地明显的不同。也见到少量华人的墓室,可能都是天主教友去世后下葬这里。墓区内还有一座小教堂,大概是供举行葬礼弥撒时用的。
站在幽静的坟场里,看着那些古色古香异样的墓碑,不禁浮想:人都有一死,葬在这里的葡萄牙人,当年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的澳门时,他们想过从此会客死他乡,永远不能魂归故里了吗?8)民政总署二楼有一间古色古香的外文古籍图书馆
澳门旧市区中心的“议事亭前地”,也是旅游者必到的地点。小广场西南隔着“新马路”,有一座具有明显南欧建筑艺术特色、两层高的白色楼房,那就是“民政总署大楼”。澳门回归前,这里称作“市政厅”,而市政厅的前身则是中国的“议事亭”。据旅游资料介绍,议事亭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是中国官员来澳门会见葡人头目,处理澳门葡人具体事务,传达朝廷政令的地方。1783年(清乾隆四十八年),澳葡当局向中国有关方面购买了议事亭地段以及后边的华人住宅,之后建成了葡萄牙风格的市政厅。后来又几经修建,现在的样子是1940年改建的。但是,楼前的小广场,澳门市民至今称为“议事亭前地”,可见地名的持久性。
议事亭前地终日熙熙攘攘,民政总署大楼里边却很清静,进去上台阶到楼后边,有一个小花园,有坐椅和两位葡国诗人的雕像,这是一个可以歇脚的地方。二楼左侧是一间图书馆,可以免费参观。我们一踏进藏书室,立即感到一种浓厚的古典气氛,装潢和家具古色古香,书柜里全是外文古书。一位葡籍管理人员告诉我们,这里专门收藏17世纪到20世纪50年代的外文古籍,以葡文为主,特别是葡萄牙在非洲及远东的历史文献,其中不乏珍贵版本。我们还看到在玻璃柜内展出的澳门最早的报纸,纸页已经泛黄,边缘残破。当我们举起相机时,被告知馆内不能照相,大概是保护珍藏吧。出来在门口,我们还是补照了一张外景。
9)再吃一次鱼汤粉
这次又到三盏灯的“成群小食店”吃鱼汤粉,作为午餐。
鱼汤粉是这样一种食品,吃了以后你还会不断回味。
页码:[1] [2] [3] [4] [5] [6] 第4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