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首页 >>旅行游记 >>华东
  相关文章
  • 云中漫步,三清山自助游完全攻略
  • 赴京路上顺便游(上):南昌、九江篇
  • 走在婺源(一)
  • 春探东江源
  • 三清山—婺源—衢州—龙游 七日自助游记
  • 江西婺源6人行游记
  • 婺源漫谈(好人联盟)
  • 一个人的婺源之行
  • 漫步婺源
  • 一个人的端午节
  • 婺源行记  
    ,千年来渡行人护乡亲,功德无量;忽的想起近日台湾国民党主席
    连战先生访问大陆,联结两岸,共昌华族同源,触景生情,留诗一首:
    <<参观彩虹桥适值连战先生访问大陆>>
           宋元明清八百春,风霜雨雪护乡亲;
           虹桥牵连两岸树,连牵两岸一乡人。
    看过彩虹桥,驱车大障山,中途遇雨,在一村口小店吃早餐,遇到两个来自北京的学
    生,也去大鄣山,大家“驴友”,相互打个招呼,交流几句。
    去大鄣山的路上,经过一个山谷,景色真是美极了。层层叠叠的茶园依山势铺陈,山
    顶白云缭绕,山脚下几簇翠竹掩映着几户人家,羊肠小径时隐时现,鸡犬之声相闻,
    而人影却偏偏不见,好一处世外高人隐居之地,到此不禁想高声问一句:“禹锡先生
    在家否?”或会有一女孩,短襦长裙,袅袅行来,浅浅一拜回道:“我家先生出游,
    只得小女子在此奉茶。”----哈哈,我想我是癫了。
    大鄣山又叫鄣公山,其间之卧龙谷真乃灵秀之地,一路行来只见幽谷飞瀑,悬壁难
    歇飞鸟;巨石出涧,深潭不隐游鱼。山间石径,落瑛缤纷;古树虬踞,藤结蔓缠。蝴
    蝶憩于石上,石润风香;清泉引自岩间,岩绿水甘。有村庄居云之上,制绿茶于山之
    巅。
    我未上到山顶擂鼓尖,只到半山腰的发电站,买了一斤大鄣山绿茶便乘景区的中巴车
    下山,山路极为险峻,车行其间令人心惊肉跳,车停后还要步行400多米的石阶才能
    下到山脚,走下来后只觉两腿打颤----汗!
    想起年初游萍乡武功山,两地有些象,这里更精彩。
    下山之后先去延村,因为是长假期间,要提早订客栈,否则真有可能找不到地方住。
    走入延村就如同走入了历史,古老、沧桑、苦涩,延村以徽派明清建筑著称,很多
    建筑都饰有木、砖、石雕(号称“三绝”),门、壁、梁、沿、脊各处可见,题材
    无非是吉祥如意或教子、女烈等等,也有诗词意境和戏曲故事,听说是本地多徽商,
    富而不贵,不能建高堂巨宅,则只能在细微之处下功夫,从其艺术造诣看,确实精、
    巧、美,不过,历经数百年岁月的磨洗(更可恶的是文革的破坏),很多雕刻都已
    残缺不全了,不少木雕人物被铲掉了头,听说是文革中有人发明的“除四旧”的即
    简单又有效的“革命方法”,照我看,更象是告诉后来人“子孙不肖,无面目见先
    人矣。”
    其实,我对清代的艺术品实在不感冒,艺术上的小题大作预示着艺术创作能力的枯
    竭,创造性的枯萎象征着民族及民族智慧和民族生存力的衰败。清朝两百六十年,除
    了几部小说之外,不过是些“龙凤呈祥、五蝠捧寿、万字不到头”,亦或是象牙球、
    鼻烟壶、蛐蛐罐,还有什么?但我绝对认为,老祖宗留下来的艺术品也是我们民族的
    足迹,必须很好地保护,要尊重历史。
    村中多老屋,老屋之中多老物,一杆老秤,一只老灯,一张老凳,还有墙上的老照片
    和发黄的老剪报,老爷爷老婆婆给游人们讲着老故事,对

    页码:[1] [2] [3] [4] [5] [6] [7] [8] [9] [10] 第6页、共10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