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 ||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 >> 旅行游记 >> 国外游记 >> 正文 | ||||||||||
|
||||||||||
|
||||||||||
时间:2024/11/24 2:11:48来源:不详
许多刚到苏丹的中国人,都会有找路难的“尴尬”经历。由于苏丹的许多街道没有路标,大多数商业楼房和普通住宅也没有门牌,因此,要想快速准确地找到目的地,需要相当的耐心和运气。 航空公司“藏”在肉铺楼里 有一次,记者去一家航空公司办事,对方在电话里给我描述的路线是:“从机场出来,右转,在放有一个大可乐瓶的转盘处左转,从一个大的蓝色垃圾箱那个路口进去,走500米,看见一座绿色的四层楼。记住,不是这座楼,想办法绕过去,有一片雨后积水的水塘,对面有一座放着3个水箱的楼,不是2个水箱的那个!” 之后的整个找路过程告诉我,这简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我跋山涉水找到那个有3个水箱的楼时,发现那分明是家肉铺,里面赤条条摆着许多宰杀后的牛羊。无奈中,我再次拨通电话,对方从容答道:“看到肉铺了?恭喜你,我们就在楼上,一会儿见。”我还能说什么,手里攥着机票去肉铺改签吧。 逛市场误闯使馆 如果说这种麻烦可以靠电话解决,那么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为了买到物美价廉的苏丹黑木雕,我决定去首都喀土穆久闻大名的“欧洲街”淘宝。从酒店出来打出租车,我用夹杂着阿拉伯语单词的英文尽力解释着“欧洲街”,司机先是疑惑,然后回答一句:“因沙拉(阿拉伯语“但愿如此”)!”就载着我飞奔而去。经过繁忙的闹市和壮观的清真寺,我们停在了一面高墙前。司机指着前方一个岗哨说了一大堆,大意是“到了”。就在我疑惑为什么买点工艺品还要过岗楼时,一个持枪卫兵走了过来,凶神恶煞地对司机吼了一阵,司机无奈地指指我,卫兵只好勉强对我蹦出几个英语单词:“你,什么的干活?(You, What do here)”到这会儿,我知道肯定是搞错了,于是一边支吾一边四处张望,终于发现墙内高高飘扬着的欧盟旗———原来这里是欧盟驻苏丹使馆。结果不用说,当然是在枪口下灰溜溜地离开。虎口脱险后,我才搞明白喀土穆根本没有“欧洲街”,那只是由于苏丹街名不清楚,人们为了方便而起的“小名”,真正的名字是“共和国路”。最后冒着46摄氏度的高温,辗转两个多小时,我才找到传说中的“欧洲街”。 有了几次难忘的经历,我主动向苏丹朋友了解喀土穆的道路情况。一位土生土长的老兄告诉我:“谁说喀土穆没有路名,你住的地方叫花园路,出来之后是欧拜伊德路,尼罗河边的大道叫尼罗河路,还有大学路、共和国路、城市路等等。只是因为没路牌,我们不愿提罢了。” “谁会给沙丘起名字?” 经过两年的磨合,我渐渐理解了老喀们的这一传统。其实正是阿拉伯人古老的游牧生活,造就了他们对方位和地点的不敏感。用他们自己的解释就是:“谁会在沙漠中去给一个个沙丘起名字呢?”当然,城市设施建设的落后也是原因之一。一方面,有的小路虽然已经存在多年,但属于“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的那种,因此尚没有安装路牌;另一方面,一些新铺的柏油路是铺好一段就开通一段,因此全部完工之前,是不会确定路名的。 有些苏丹军警还含蓄地告诉我,不设路牌也有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美国就曾于1999年发射数枚导弹,摧毁了喀土穆一家被认为是化学武器厂的民用药厂。出于安全考虑,苏丹政府不希望西方掌握过多的市政信息。当然,随着市政建设的需要,从2007年起喀土穆的主要街道已经开始安装路牌,大大方便了司机和外国人。不过,苏丹老百姓还是热情而执着地坚持以水果摊、药店、清真寺等名词来指路。
|
|
|
Copyriht 2007 - 2009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