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 ||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 >> 旅行游记 >> 国外游记 >> 正文 | ||||||||||
|
||||||||||
|
||||||||||
时间:2025/1/19 17:21:57来源:不详
记者在匈牙利期间,正在撰写的个人专著《走遍东欧》一书,其中乌克兰是我采访的最后一站.从布达佩斯启程前,曾有许多好心朋友为我担心,并劝我放弃此行。原因是该国社会太不稳定。为此,我也曾犹豫过,但为了不使自己最后的旅程遗憾,我还是下决心前往。出发前,匈牙利马氏公司董事长马文军,除精心安排乌克兰分公司负责接待我外,还在送我去机场的路上专门回家,找出入境登记卡,特别提醒入境时填写的一些重要注意事项。尽管如此,等踏上乌克兰国土才知,只短短几天时间,经历了许多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切身体会了众多朋友的担心不无道理。 入关难 6月26日下午3点,我从布达佩斯登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乌克兰,当飞机降落在首都基辅的时候,我的心也随之悬了起来。记者走遍了东欧,真没想到在最后一站旅行时入境居然如此困难。 在过关边检通道上,一位女边防警官看了我持的公务护照和添写的入境登记卡后,看了我一眼,便马上从检查室出来,看到排在我后面的一个女士也象是中国人,便快步走上前去,伸手一把抓起护照就要拿走,对方惊讶地叫了一声,女警官仔细一看是韩国护照才松手。这位韩国女士英文说得不错,在机场候机时我们曾简单交流过,看到我的护照被拿走,想帮我解围,便在通道等我,并帮我翻译。这时女警官要我出示来乌克兰的邀请函,我告诉她是朋友电话邀请来的,并拿出了朋友的地址,并出示了新导报的记者胸卡。 女警官再次走进办公室。这时,所有下飞机的旅客都已全部出关,唯独剩下我们两个,女警官不许韩国女士停留,她只好用手势示意在外面等我。我就焦急地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等候。过了一会,看到三位女警官若无其事地在办公室门口抽起了烟,我忍不住上前询问,还需多长时间能结束查验,回答是5分钟。大约又过了15分钟,一位男警官出来问我会不说英语、在这里停留多长时间,作什么等问题?又过了一会,那位女警官终于出来了,但没有让我出关的意思。 这时我将中国的记者证递上,现在国内新闻出版署核发的记者证上有中英文,警察很容易看懂。大约又过了15分钟,女警官出来示意我办理出关手续,这时整个通道只有我一个人,令我不解的是,为什么只对中国人检查的如此严格。出关后,见到接机的朋友手举我名字的牌子在焦急地等候,更没想到的是那位韩国女士也在等我顺利出关。而且她已将过关发生的经历给我的朋友叙述了,这令我非常感动,我们三人一起走出机场,并和这位女士合影留念。并请她上了我们的车一起进城。 负责接我的是乌克兰华商会会长石雷委托的一位当地的留学生。他告诉我,在这个国家,这种事太正常了,你算时间最短的。凡在这里的中国人几乎都有类似的经历。特别是即使持有有效签证,随意不让你入境也是家常便饭。更何况耽误你一会根本就不是问题。后跟诸多朋友聊起此事,他们认为这里恐怕是全世界入关最难的国家。曾有位中国副省级领导持红皮的外交护照,还是跟着团队前来,因不能出示对方邀请信,也在机场受阻。后邀请单位派人来机场交涉才得以解围。 后据了解,机场对中国人检查严格,一方面是为了把好入境关,因为许多偷渡者选择乌克兰作为中转站,仅今年就抓获上千名非法入境者。另方面也有腐败的嫌疑,据说,即使正常入境者也需要在护照里“表示一下”因为看到的、听到的有关这方面的事例实在太多。从大环境看,该国政局不稳。2004年11-12月,乌克兰发生轰动世界的“橙色革命”。亲西方的反对派领导人尤先科,利用乌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存在的舞弊现象,发动大规模“街头斗争”,迫使当局作出让步,重新举行投票。尔后,尤先科在第三次投票中获得51.99%的选票,奠定胜局。由于尤先科的支持者以橙色为标志,所以称之为"橙色革命"。执法人员的违法事件是集体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很难根治。有位留学生对我说,他们在入境时,虽然手续没有任何问题,但也需在护照里放两个美金,否则刁难你没商量。 花园城市——基辅 然而,基辅这座美丽的城市让我感觉到了一些安慰。据编年史载,基辅城是基伊、谢克和霍利夫三兄弟创始,以兄长之名命名基辅。城市建于公元482年,是古代斯拉夫民族的文化中心之一。 基辅素有“花园城市”之美称。市区有67个天然林木公园、数十条林荫大道以及200多个街心花园和草坪,人均绿化面积达210平方米。在原苏联仅次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整个城市被森林环绕着,全市森林覆盖面占40%以上,环境优美,是欧洲有名的旅游城市之一。此时,我的心情一下子又兴奋了起来。街道上绿树成荫,美女如云,被称为花园城市真是实质名归。行车途中,在机场不愉快的心情也不再想了。 基辅是一座英雄城市,在二战中,德军入侵前苏联,基辅军民抵抗的非常顽强,是德军最难肯的骨头。后苏联红军返攻,这里仍成为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双方战事激烈,城市破坏的非常厉害,现在的基辅都是战后重建的。战争期间,整个地下都挖空了,现在的地铁就是用原来的防空设施修建。所以基辅是最早拥有地铁列车的城市。60年代就有地铁,市内有三条地铁,红线'兰线'绿线,将市区大部分线路贯通,其线路呈女字型,贯通了新城区和旧城区,高峰时最快一分钟一趟,由于目前公共汽车票价上涨一倍,更多的市民选择地铁出行。英雄城基辅其知名度又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的发生地在这里成为名城。也许人们还记得,很多年前人类的悲剧-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地也发生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现虽已于去年关闭,并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但其恐怖气氛以及产生的后遗症,仍难以从人们心里消除。 “老毛子”开起了中餐馆 开中餐馆,应该是海外华人的"专利”而在乌克兰,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凡上档次、上规模的中餐馆并非中国人所开,而是当地人在经营,华人称其为老毛子,大有与华人抗衡的势头。记者首先来到位于市中心主干道上的九龙饭店,该饭店上下两层,内外呈红黄色的基调,装修以龙为主体,体现了典型的中国古典文化。 走进饭店,首先映入眼帘的身着红色古典服装的乌克兰女服务员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来自长春的旅乌华人李彪、王明喜先生开办的,是当地最早也是最大的中国饭店之一。作者与两位老板交谈得知,作为海外华人强项的中餐馆在乌克兰开办并不轻松。原因是外国人开中餐,无论是实力还是经营都比中国人具有优势。基辅市店面租金贵、物价高、而百姓收入低,人均收入只有150美金。而猪肉每公斤6美金、牛肉5美金,一般的房租即使不临街每平米也要15美元左右,临街的需要30美金。虽然他的饭店已开办5年,但经营基本处于维持状况.目前基辅有大小餐馆30多家,上档次、有规模的东方、龙王等饭店都是由乌克兰人所开.他们有各种社会关系、有些还是国会议员,有些开连锁店,既开意大利餐、法国餐、又开中餐。厨师都是聘请中国人。到乌克兰人经营的中餐馆就餐,每人的平均消费在30到40美元。 李彪不无感慨地说,刚开放时,中国餐馆生意非常好,他一度将快餐拓展到8个店,实行集中配料、配送,一个车间同时加工,使其成本低、利润高,曾引领和带动了当地的中餐馆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由于当地物价上涨和工资不成比例,尽管餐馆发展到一定规模,但问题成堆,利润越来越低,只好逐步收缩成一个大饭店带两个快餐。 李彪回忆,在1998年以前,这里只有一二家中餐,消费较高,后来快餐起来后,乌克兰人觉醒了,一个营业面积70平米的快餐店,投资10万美金,仅半年投资就收回来了,生意相当火爆.好到老外在中餐馆门口数人.每天的营业额成倍增长.但现在只能成为历史。 港口城市奥德萨 来到乌克兰,港口城市奥德萨是必去的地方。它是乌克兰第三大城市,同时又是最大的港口城市,距首都460公里。敖德萨位于黑海海畔,气候怡人,温度与湿度适中,由于天然海港常年不冻,在水路运输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黑海明珠”。它同世界60个国家的200多个港口有来往,承担着原苏联50%以上的对外贸易货运任务。 我在乌克兰华商会会长石雷的热情帮助下,驱车沿高速公路,4小时车程,终于看到了黑海湛蓝的海水。因港口优势,这里不仅有全国最大的东欧货物集散地-7公里批发市场,而且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此时正值旅游旺季,游人如织。虽然城市显得陈旧,但漫步在黑海海滩,身着泳衣在这里休闲度假者比比皆是。港口、市场带动了当地的经济,近年来,到这里做贸易生意的中国人日渐增多,此外,市区还有10多家中餐馆。生意普遍不错。 当晚,主人请我们在一家叫红日的中餐馆吃火锅,记者与在这里打工的留学生聊了起来。他们一边打工,一边上学。记者还接触了来自湖北的留学生李丹,她毕业于乌克兰一所名牌大学,现在深圳一家跨国公司驻乌克兰的办事机构找到了工作。 她说,出国锻炼很有必要,尤其是国外丰富的生活经历,适应各民族的生活、独立的生活,都是在国内无法得到的。乌克兰是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之一,留学生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当地的众多大学接纳中国留学生,加上学费便宜,是首选的留学目的国之一。在这里就学,一般每学年学费也只有1500到2000美金之间,特殊专业最多也只有3000美金,只是生活费比国内稍贵一些。另外选择乌克兰,是基于原苏联的教育基础较好,包括我们国家过去也曾学他们的教育模式,是选择这里留学的重要原因。乌全国有上万中国留学生在这里,仅港口城市敖德萨就不下几千人。因此,乌克兰的华人群体多数是由学生构成的。 记者进了警察局 近年来,记者曾游历了许多国家,很少与所在国警察打交道,但在乌克兰的港口城市奥德萨7公里市场,记者被“请”进了警察局,不是警察接受采访,而是记者接受警察询问,也是这次乌克兰之行所没有想到的意外事件。 从奥德萨城区驱车向西北行驶7公里,就是当地最大的贸易批发市场7公里市场,因该市场距港口城市7公里路程,由此而得名。为了实地感受一番,记者在匈牙利马氏公司驻乌克兰分公司李向东、翻译姜程的陪同下驱车前往。 当天是星期一,因该市场星期天晚上整夜挑灯交易,白天到市场人很少。该市场占地40公顷,有1万多个集装箱,4万多人常年在这里经营,由于市场太大,划了若干个区,并用集装箱的颜色来区分不同的交易区。此前,我一直视匈牙利四虎市场是东欧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包括在我的专著里也多次提到。现在到了7公里市场才知,从规模上讲,这里才应该是东欧最大的货物集散地。规模大、发展较快的原因是这里有黑海港口。货物到港后,陆路运输最短,从港口清关到市场,只有7公里路程。市场内管理也还好,每个区都有警察或保安看管。 我们三人走进市场,当我刚拿起相机拍照,一名全副武装的警察就走过来,告诉我们不可以拍照。既然来了不拍总是遗憾。所以我就采取将相机挂在胸前,乘人不备时按动相机底部的按钮拍照。拍了一路也没引起人们注意。但在拍一个集装箱商店时被一位女摊主发现,立刻走上前来,不满的质问为什么拍她的摊位,无论怎么说,都不放过我们,并坚持要叫警察。 无奈,只好等警察来处理。过了一会,三名警察来到我们面前,先要求我们出示护照,然后要我们到警察局处理。当时我心情不免有些紧张,担心拍摄的画面会被删除或扣留储存卡。想到这些,我本能地将储存卡悄悄拿出,换上没有拍摄的新卡。然后乘人不注意,背着手将已拍好的CF卡交给翻译。因我是拍摄者,担心警察会翻我的包或检查我。 到了警察局,走进院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院里站满了抓来的黑人,这些都是没有身份而被抓的人。在登记室,警察首先查验了我们三人的护照,看到我的公务护照上没有签证,产生了疑问,我解释两国有协议属于互勉。询问我们从哪里来,为啥要照相,并说,你们犯了很严重的违规行为,这里是私人领地,翻译解释是匈牙利来的中国记者,到市场来采访,询问我们有无证明,我立刻将国内的记者证和匈牙利新导报的记者胸卡呈上,警察立刻拿到另外一个办公室查验。过了一会将证件还给我,告诉我们拍摄要办理许可。随后又有一个穿便衣的人走到我们面前把我们叫到另外一间办公室,后得知是移民局的人,警察和移民局的官员在一起办公。 看完我们的护照后,到另外一间办公室登记了名字后,几名警官和我们握手告别走出办公室,虚惊一场。此时,几名警官又开始欣赏我的照相机,和刚进来时的气氛反差甚大。总之比我想象的结局要好。走出警察局,警局派了一名警官陪我们到市场办公室办理拍照手续。一位副经理接待了我们。问了情况并查看我的记者证后,终于同意我们进入市场拍照。随后,我们大大方方地再次走进市场拍了几张想要得到的场景镜头。在返回敖德萨的路上,小李对我说,今天算正规的,警察现在好了很多,如果在以前,警察不会把你叫到警察局,而是私下跟你要钱。我才明白这里的社会环境并不乐观。
|
|
|
Copyriht 2007 - 2009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