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坠————————坠!仅仅在1.6秒之内。
如果你冲坠40英尺(12米),你就会达到35英里(56公里)每小时。如果再加上1.6秒,就会冲坠130英尺(40米),并达到70英里(115公里)每小时。试想如果你要到达155英里(250公里)每小时的时候——终极时速——你就会感到局促不安。
没有任何一种装备对于攀登者来说比绳子还重要了。对于许多攀登活动来说,一根尼龙表皮的绳子会把我们和生死紧紧连接在一起。
然而,攀登绳是我们并不很了解的装备之一。许多攀登者仅仅了解一些绳子测试过程的模糊概念,也并不知道多少产品说明书的实际含义。选择一条好的绳子,意义要远远超过它的颜色和价格,但通常对攀登者来说,如何选择绳子,会带来很多技术上的判断问题。
早期的绳子
很久以前,登山者为保护安全就已经试着把绳子同攀登者连接起来。第一批登山绳由天然纤维制成——通常是大麻、马尼拉麻、西沙尔麻,用它们捆成三或四捆然后拧在一起或平放下来彼此环绕。(因此这个术语称作“平躺的生产”)。另一种不常见的做法是牢牢地把它们编织在一起来冲抵一些由于抵抗强烈摩擦所带来的损失。在这个世纪前半期,攀登绳起源于在海上使用,因此就出现了一些术语叫“保护”。
不仅这些绳子大多属于静力绳(它们只有很小的延展性)并且很脆弱,而且保护原理还没有彻底体现出来。在瑞士泽马特的一个登山博物馆,令人惊奇的发现首次攀登陡坡山峰时用的是条直径仅仅7毫米细的编织绳。令人感叹的是那时期的信条肯定是“先锋攀的人绝不准脱落!”
虽然绳子发明的很早,但直到1930年才由Sierra 俱乐部研制出了动力绳。接下来绳子会轻松地通过保护者的手,对攀登者带来的冲击力也大大地降低了。由于这个重要发明的出现,导致攀登者可以挑战极限并且出现坠落时有了存活的可能,从此宣告了现代攀岩运动的开始。
在二战结束后,这种天然纤维的供应大大短缺,致使一种新型的人造聚酰胺纤维出现了,就叫做尼龙。(德文的一种翻译叫做卡贝龙,这个术语并不常用。)这种“平躺生产”的绳子质量很轻并且很结实,延展性还能减少很大的冲击力。众望所归,这种绳子到雪线左右已经成为了攀登绳的权威,为攀登者代代相传。
然而,这种扭曲制造的方法仍然存在着问题。当悬在半空时,攀登者会打转从而感到恶心、作呕。对于祝玛尔式上升器来说,绳子又非常有弹性,像一根橡皮筋。由于设计的原因,绳子因为摩擦致使每个纤维在相隔几英寸的距离就露出表皮呈现出发毛状。此外,在攀登雪山时使用这种绳子会变得很僵硬、不易操作、且极易结冰。
在1951年,爱德瑞德首次推荐生产夹心绳。这需要在外表皮的保护下,内芯来承载核心的力量。夹心绳解决了许多老绳子存在的问题,最终成为了一种标准体系(平躺生产的绳子从此不能被攀登所承认)。
此后,攀登绳在拉力、耐久力上稳步发展。但在对它的改革中仍然出现了许多失败——例如在内
页码:[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