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首页 >>风土人情 >>民族风俗
  相关文章
  • 寻访川西走婚部落
  • 铃铛羌族 在画卷中行走
  • 九寨沟黄龙游览区主要藏羌节日
  • 泸州民俗节日
  • 海螺沟民俗风情
  • 凉山彝族婚礼拾趣
  • 在藏区 体验男女同浴
  • 云南十八怪
  • “泼水节”——东方狂欢节
  • 怒江的震撼和澡塘会
  • 乡间傩戏傩舞魅力迷人  
    该保留。

      傩面具应有不同的面孔

      贵州省花溪布依族地戏表演队在艺术周上表演了傩戏《杨六郎初下河东大战张彤》,笔者在演员表上看到,16名演员中20多岁的2人,而且演的是举队旗的小角色,40多岁的1人,其余都在50岁以上,饰演杨六郎的龙兴富年龄最大,已经66岁。傩舞踩街表演开始之前,笔者在来自全国各地的傩队中也看到,演员大多是五六十岁的老人,尽管他们戴上面具后舞步轻快,仍然让人遗憾年轻人实在太少了。

      傩面具是傩文化的象征符号,鬼神人兽,造型各异,色彩斑斓,制作材质有木、皮、竹、泥、石、布、纸等很多种。“我们希望在各色各样的面具后面,也能有各种各样的面孔。现在吸引年轻人的东西太多了,很少有人愿意参加傩的表演,很多人还觉得土,愿意潜下心来研究这种民间艺术的人就更少了,特别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参与到傩这种民间艺术中来,不要让傩文化的线索断掉。”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曲六乙从事傩文化研究多年,对年轻人抱有很大希望。

      用现代技术保护傩文化

      傩文化符合我国民间文化最重要的三个特点:重点在少数民族地区、依靠传承人口传身教、具有“活化石”价值。傩文化的记录和延续,很大程度还要依靠学者。

      “我国的傩文化资源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广泛流传于乡村,这就要求我们的学者必须离开书桌,走进田野,才能真正掌握第一手材

    页码:[1] [2] [3] [4] [5] [6] 第3页、共6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