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首页 >>风土人情 >>民族风俗
  相关文章
  • 走婚!一妻多夫!神秘的川藏部落
  • 风情万种的各地丽人
  • 成都的美食美女
  • 去民族地区旅游二十三忌
  • 8月:西藏雪顿节的召唤
  • 如何捕获成都美女的芳心(不完全手册)
  • 走进梭戛长角苗族
  • 重庆美女·重庆幺妹
  • 水做的怒江傈僳族妇女
  • “西藏”名称的来历简说
  • 屯堡人之前世今生  
    旦净末丑的行当,由剧中人物边演边打讲唱完毕。由于它表现的内容是征南而来的屯兵熟悉的军旅生活,所表现的人物是屯堡村民所喜爱的薛家将、杨家将、岳家将、狄家将、三国英雄、瓦岗好汉、封神将军等,故而几百年来在屯堡村寨中传承至今。
      
      地戏剧本的内容比较单一。可以说是一部部屯堡人景仰、倾慕、效法的英雄人物的赞诗篇。既没有谈情说爱的才子佳人戏,也没有抒臆心怀的清官公案戏;既没有悱恻悲切的《窦娥冤》之类,也没有妙趣横生的《风筝误》之属。它只有与屯堡人生活紧密相关的反映军旅生活的金戈铁马征战戏,只有赞美忠义、颂扬报国的忠臣良将戏。在30来部剧目中,所反映的内容都是明清时代脍炙人口的演义说部,都是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一举成名光宗耀祖的家将书。如《三国演义》、《说唐》、《杨家将》、《岳传》等,却没有同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妖道怪的《西游记》和抗暴安良的《水浒传》。
      
      头戴面具是地戏演出的重要特征。关于面具的发展,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国傩文化发展轨迹上不可忽视的一个光点。面具在古代先民的社会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功能作用。它掩容增威的威慑功能,沟通了人神之间的距离,在崇尚图腾畏惧大自然风雨雷电不可知的摧毁力的古代先民心目中,是他们对生的希冀和对死的恐惧的膜拜物。
      
      地戏面具俗称“脸子”。是用丁木和杨木刻制而成。用此两种木料,一是取材容易,二是木质细疤结少,便于用刀。随着人口激增山林减少,且独具特色饱熏民俗特征的面具随旅游发展而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品,大量用材的需要,工匠们更青睐易生易长的白杨。
      
      一堂地戏面具的多少视剧中人物而定。少则几十面,多则上百面。演出内容的单一化──只有金戈铁马的征战故事,使人物角色的分类主要以“将”为主。粗分可为“正将”和“反将”(或称“番将”)。由于地戏是汉文化的一部分,在汉民族正统思想的支配下,总以汉人当政一方为正方,称“正将”;以番邦为反方,称“反将”。
      
      面具的用色比较讲究人物的性格特征。按雕刻艺人的话说“要跟书走”,书中对人物的描述是什么性格,就要用艺人们心目中性格化的颜色来表示。以单色论,一般红色代表忠勇(如薛仁贵),黑色代表刚烈(如张飞),蓝色代表果敢(如单雄信),绿色代表稳沉(如尉迟宝林),白色代表英武(如马超)。另外,书中对人物脸相的描述是什么颜色,或者内涵情节因素,用色上也必须“跟书走”。如脸若重枣的关羽用红色,性如烈火的黑炭头尉迟恭用黑色,脸似金妆的余化是金色,因与尉迟恭争当征东元帅举石狮累得吐血而病倒的秦叔宝,自然就要用*代表了。若单色加上对称的花纹,那就是反将了。
      
      地戏,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戏剧,在其戏剧本体中就包含着诸多的祭祀因子。当剧中人物被罩上“神”的光晕后,崇尚多神信奉的屯堡人在把地戏看作娱人娱己的艺术样式时,更把剧中人物赋予神性而视为自身命运的主宰者。稼禾的丰歉、村寨的平安、人畜的兴旺等既靠科学技术,也依赖神灵的保佑。如此,祈福纳吉的祭祀仪式就自然构成地戏演出中的一部分了。

    页码:[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第11页、共12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