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首页 >>风土人情 >>民族风俗
  相关文章
  • 永善彝族的婚俗
  • 花腰傣的婚俗
  • 哈尼族的十月年
  • 傣族泼水节
  • 云南思茅:洒花的泼水节
  • 西藏风土人情 [荐]
  • 藏族饮食礼仪与禁忌
  • 西藏习俗:藏族婚姻
  • 在西部感受人文之美
  • 康巴的五采天衣
  • 四川丹巴为什么会出美人  
    。草木植被十分丰富,并有大量人畜中草药材,如白芷、紫胡、羌禾等。

    野生动物更是品种繁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种,二类保护动物27种,省重点保护动物30多种。象金雕、玉带海雕、胡兀鹫、锦鸡、游隼、白尾鹞、苍鹰、鸢等珍禽,象旱獭、岩羊、白唇鹿、雪豹、盘羊、藏猕猴等异兽,不仅个个天生丽质,貌比貂蝉,而且常常成为山里人们生活的伙伴、人生的伴侣。如今,祖上遗留下来的狐皮毡帽、豹皮长衫、锦鸡长翎、獭皮藏装,人们只在逢年过节的喜庆日子里拿出来使用,用它们装扮幸福的生活。

    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有一个十分有名的节目《洛桑学艺》,至今仍让人念念不忘。其实,在丹巴,如洛桑一样的口技艺人又岂只一个、两个?放羊的牧人,挤奶的阿妈,几乎谁都可以惟妙惟肖的学黄莺歌唱,仿羊群啼叫,拟山雀啁啾,状清泉潺潺。在这里,人与大山可以对话,人与生灵可以交流,人与水草心心相印,人与蓝天同呼吸、共命运。他们载歌载舞,与生灵同乐!与天地同乐!

    歌舞之美

    这是一个不唱歌、不跳舞便无法生存、延续的民族,这是一块时时刻刻充溢着丰花雪月的神圣土地。人们这样形容:有人的地方就有歌,有脚的人儿就会舞。此话看似夸张,其实是一种真实写照。在农村,人们出门唱山歌,打草唱打草歌,犁地唱梨地歌,筑墙唱夯歌,相面唱情歌,饮酒唱酒歌,献哈达唱哈达歌……在城镇,也许已经没有了这么多的讲究和规矩,但“歌声绕梁,三日不绝”的情形却时时可以亲见。

    舞蹈更是丹巴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丹巴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史书更有“夷谷每逢喜庆,辄跳歌庄”的记述。歌庄,即锅庄,是丹巴舞蹈中最富民族和区域特色的艺术明珠,由藏族舞蹈历久演变而成,形成于隋唐。在节庆日、婚嫁、修房造屋、庙会、郊游、丰收及一切联欢场所都要跳,意在表达欢乐、吉祥、欢迎四方宾客之意。丹巴锅庄因地域和语言差别,形成革什扎、巴底、二十四村、小金区四大流派,主要有纳顶的兔子锅庄、孔雀锅庄,三岔沟的豹子锅庄、打靶锅庄,巴底的鹿子锅庄等等。在称谓上,中路、梭坡、纳顶称“卓”,巴底称

    页码:[1] [2] [3] [4] [5] [6] [7] 第6页、共7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