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夏名景 >>西藏 |
|
|
|
 |
东噶皮央石窟景区简介 |
 |
|
|
|
勒其轮廓,用具有明暗变化的晕染法突出其丰满的女性体态,塑造出一个个艳丽照人的“壁上美人”。 同印度、新疆、敦煌等地的佛教石窟艺术一样,飞天是东嘎石窟壁画中最为生动活泼的“小天使”。 飞天,也称为“犍达婆”,在佛国世界里是一种能飞行于空中的供奉菩萨,其职司是在佛说法时于空中散花,能奏乐,善飞舞,并且满身香气四溢,故又被称之为“香音之神”。在东嘎石窟中,飞天主要绘制在曼荼罗上方的两侧以及佛龛中佛像的两旁。她们头戴花冠,上身或袒露,或着紧身短袖衣,双手持乐器或供器,有的头顶上遮盖有华盖,飞行的姿式都是上体仰起,但双脚的姿式却各有不同:有的一足伸直,一足从膝部以下向后弯曲;有的则两足均向后翘起,膝部微曲,身上的天衣、帛带随风飘飞,整个身体在空中翩翩起舞。如东嘎2号窟后壁佛龛内佛像上方所绘的一级飞天,双腿与身躯的变化十分丰富多彩,再配合以天衣、帛带的上下飘飞,便产生出不同的飞行于空中的动态,充分显示出飞天千姿百态的风貌。 壁画中还描绘了大量的动物与植物,其中动物有龙、凤、狮、羊、牛、马、鸭、雁、象等不同的种类,有些动物并不是阿里高原的物种,还有一些动物则属于佛教中的神化动物,如孔雀、摩羯鱼、龙鱼等,形象夸张多变,显然是来自其他文化。动物图案尤其流行“对兽”这种构图形式,如双龙相缠绕、双鹿对鸣、双凤对立等图案,此外还有复合式的五鹿相环绕、八凤相环绕、一虎逐三羊、一狮逐二羊等动物组合图案,这些图案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有可能受到西域佛教的影响。植物图案中以树木为主,其它有花草、果物等,树本多作为背景出现,其形状大多夸张形成掌形、花冠形、蘑菇形、三角形(箭形)等,花草中除了具有佛教特殊意义的莲花之外,在装饰性的图案中比较多见忍冬纹、卷草纹以及缠枝花草,这些千变万化的花草树木,几乎把石窟的每一个空白都装点得流芳溢彩。 具有世界性意义的课题 东嘎一皮央石窟遗迹的发现,不仅填补了西藏西部古代石窟艺术的一个重大空白,更为重要的,还为我们揭示了西藏西部在整个亚洲古文明之链中所占据的十分显著的地位。 西藏西部的佛教洞窟壁画,通过几年来考古调查所掌握的线索,并不仅限 页码:[1] [2] [3] [4] [5] [6] [7] [8] 第7页、共8页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ht 2007 - 2008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