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国投资6,000亿元人民币用于铁路建设,并将于2010年进一步斥资8235亿元人民币。铁道部预计,为能在2020年前建成总长120,000公里的铁路网络,还需投资5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的铁路发展在许多方面与美国兴建的州际高速公路系统以及日本新干线(Shinkansen)铁路网络相似,均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由于工程规模巨大、服务速度更快以及中国人口巨大基数,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证券和大宗商品主席李晶昨(5)日向本报发来观点认为,中国改造铁路系统所产生的意义会更加深远。
这主要表现在,更紧密的联动将令企业受益于较低的劳工、土地及公用服务成本,进而加快在未来10年向中国内陆地区扩张。逐步消除货运基础设施面临的瓶颈,并建立一个一体化程度更高的全国供应链。而随着欠发达地区的财富分配更加均衡,高铁网络将促进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需求。
高铁改变消费及房产格局
摩根大通研究发现,令交通运输更加畅通的高铁发展计划,正在改变消费及房地产市场的格局。
首先,收入增长将促进消费增长,惠及高铁沿线城市非必需消费品零售及旅游业。根据铁道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已投入营运的高速铁路网络总长6,552公里,长度居全球之最,且于2012年之前将增加一倍至13,000公里。这包括新建的高速连线以及已经为容纳时速达200-250公里的列车而进行升级的现有轨道。
而此次扩建本身所带来的经济意义也非常明显:“例如增加就业、加强铁路建设及增加原材料需求。据铁道部的一位地区代表表示,去年的铁路工程增加约600万个岗位,产生2,000万吨钢材以及1.2亿吨水泥需求。”李晶表示,除了这些明显的成果之外,中国扩建运输基础设施还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即推动制造业迁往内陆地区、改善物流运输、振兴房地产市场以及促进旅游及消费行业发展。
高铁同时将促进经济发展向中国内陆地区扩张。由于铁道部计划在未来十年在全国进一步建设34,000公里铁轨(其中18,000公里为高铁),进而更紧密地连接中、西部地区与沿海省份。这些建设规划可能会于2015年完成。按此计算,全国铁路长度的年增长率达到5.7%,几乎翻了一番。
“上述计划实施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把业务迁至内陆地区,惠及中西部省份的经济;同时,这样的结构调整也将促进沿海的富裕省份集中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及服务。较低的劳工、土地及公用服务成本已吸引像英特尔、富士康及惠普等重要的国际大型企业,将业务迁至成都、武汉及合肥等大型内陆城市,或在这些城市建立新的制造业务。”
事实上,这一点在去年已现端倪。2009年,内陆地区的投资加速已惠及中国若干中西部省份,令其经济增长超过国内平均水平。“城市与地区间的来往时间较长制约了客运与货运的发展,并阻碍了全国性供应链的建立与发展。”摩根大通预期,内陆地区的经济增长将继续超过平均水平,并吸引制造企业及全国零售商进一步涌入。而这将促进中西部贫困省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并增强当地收入增长潜力。
货运基础设施面临的瓶颈一直影响着中国的运输成本,制约企业将业务迁往具备土地及劳工成本优势的内陆地区。高铁的发展将缓解货运拥堵,有助于通过现有的铁轨运输更多货物。
而基础设施改善将增加房地产需求,进而推高内陆地区的房价。高铁将对欠发达地区进行财富再分配,进而解决中国发达城市与欠发达城市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发挥重要作用。而高铁的发展还将使得国内品牌在打入二级城市的消费市场时具备先发优势。
高铁收费不是问题
去年,中国开通两条长途高速铁路,一条连接华中的武汉市和广州市,另一条连接华中的郑州市和西北的西安市。这两条高铁分别将行程由10.5小时及6小时缩短至3小时及2小时。据广州铁路集团表示,武广高铁在春运期间的26天营运率达到98%。郑州铁路局也表示新的西安-郑州线的客运量达到相似水平。明年,全长,318公里的北京-上海线即将竣工,届时两大都市间的行程将由10小时缩短至4小时。连同以上三条高铁,至2012年中国共计划开通42条高铁。
虽然能提供诸多好处,但高铁系统[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