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州际非彼洲际。在媒体夸大其词的背后,
上海锦江集团跨国收购的意义何在?
啥?锦江收购了洲际?等等,是州际。
一大早被网站上一条新闻吓了一跳,第一感觉是锦江要收购全球最大的洲际酒店集团。可点进去才发现,原来此州际并非彼洲际,英文名称和上市代码统统对不上,交易价格也只有3.07亿美元—真是洲际哪能这么便宜。
也说不清是谁忽悠了谁。锦江股份发布的公告并没有这么玄乎,但被网站转载得五花八门,有的甚至还直接把州际换成了洲际。它们好歹也该跟读者交代一下两者的区别。
提起洲际,这可是个响亮的高端酒店品牌,你可能还会想起它的皇冠假日酒店。它的英文名为Intercontinental Hotels Group,是目前全球最大、网络分布最广、房间数最多的酒店管理集团。
而上海锦江公告里提到要收购的Interstate Hotels & Resorts,被媒体翻译为“州际集团”,但无论是规模还是品牌,都与洲际酒店集团无法相比。它号称自己是“美国最大独立酒店管理公司”,提供的一些数字也蛮可观的—在美国的37个州及俄罗斯、印度和欧洲等地管理着232家酒店,客房数超过4.6万间。
但实际上,它负责管理的232家酒店并没有使用统一的酒店品牌。州际的生意经其实很容易理解:一些人拥有物业和品牌,但可能没有管理三星级酒店的经验,州际便与这样的公司合作,负责输出人才和服务,赚取管理费用的同时,也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合资权,进行酒店地产投资—它拥有其中56家酒店的部分所有权,而它自己完全拥有的物业则为6家。此外,它还与威斯汀、万豪和希尔顿等酒店品牌在三星级酒店层级进行合作,比如,希尔顿的花园酒店,位于洛杉矶的万豪Downtown酒店和威斯汀Bonaventure酒店等。当然,用的还是人家的品牌。
可是,这家公司的经营状况不太妙。金融危机后美国酒店业的整体走软和债务危机已经把它逼到了墙角。今年3月,它还差点被纽交所摘牌,因为连续30个交易日内都没能实现1500万美元的最低市值要求而被停止交易了一段时间。最惨时,其股价仅为0.21美元。
显然,锦江集团打算趁低价捡个便宜,通过其在美国的合资公司(锦江占有50%股份),以每股2.25美元的价格,收购州际集团全数股份,同时也将接手后者的全部债务。消息发布后,这支“垃圾股”因为沾了眼下大热的中国概念的光,在公告当天股价一下子上涨了一倍。
但是看上去,想让这家公司在短期内重新实现盈利,恐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州际财报上去年的资产负债率高达64.9%。而它的房地产抵押债务,2011年要偿还2540万美元,2012年还3380万美元,2013年则要还2330万美元,在恶劣的经济环境下,它的经营压力很大,这也意味着锦江至少在3年内都还看不到回报。
有第三方酒店咨询公司对《第一财经周刊》说,锦江此举并不明智—它在国内还未完全站稳,正处于腹背受敌的状态,现在又在国外投资,而且对方的规模不是很大,前景也不太清晰。
但从长远来看,这一收购对锦江未来在全球经济型酒店领域的布局还是有帮助的。尽管州际没有什么品牌价值,但它的优势是其积累的管理能力及在低端酒店方面的管理人才。这与锦江股份在国内想要走的道路不谋而合—今年8月,这家公司刚刚进行了重组,把高级酒店业务置出上市公司,而置入了经济型酒店业务相关资产。
同时,州际在海外的业务也将对锦江提供现成的帮助,除了美国外,它在欧洲、拉丁美洲和亚洲(主要是印度)等地区,也已通过与当地公司合资的方式把触角伸向了国际酒店服务业。而对于拥有国际旅行社的锦江集团来说,这些资源还是能派上用场的。
如此一解释,你可能就明白了,未来上海应该不会出现一家叫做锦江州际的山寨版洲际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