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古镇,我有着近乎偏执的喜爱。虽说对小桥流水本应早已见怪不怪,但我始终喜于追寻古镇的脚步,并乐此不疲地反反复复。
去年去了西塘,甚是喜爱。今年以来,尚未出游的心早就蠢蠢欲动,正好有闺蜜传达了旺盛的出游意念,于是两日游的想法立马成型。
有了上次游西塘的经验,这次寻找目的地时,南浔便跃入脑海。于是预定房间和门票,经过两天时间的准备,5月8日上午的快客,出发去南浔。
(百间楼)
【Chapter 1】盈盈水畔 谁惊扰了天青色烟雨
在南浔的两天,多云有时有小雨。烟雨蒙蒙的天气倒是与水乡景致相得益彰。中午到达古镇,住在百间楼的“留荫庐”。这是一栋很灵的民居旅社,让我深爱并流连忘返。
百间楼的民居旅社有一个很好听的总称——枕河人家。我很喜欢这个名字。“枕河”两个字既形象又写意。如若住在临河的房间,推开窗,闻见鸟语花香,细雨落在河面上漾开点点涟漪,世间安静,这时候,我想用“枕河听雨”来描述应该是恰到好处的,如同江南的吴侬软语,细腻,波澜不兴。
如果因为这些细腻柔软的景致让你把南浔认作一位婀娜旖旎的小家碧玉,那么便错了。从百间楼的故事,到南浔“四象”的显赫与历史厚重积淀,林林总总的痕迹无不彰显着南浔这座千年古镇的内外兼修,她更像是一位温婉端庄、落落大方的大家闺秀,低调着华丽,不做作,不张扬。
所以才会有这样的俗语:“走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
天空偶尔飘洒着细雨。撑伞漫步。
相较于西塘,南浔显得太安静。不到五点,街面上的店铺已经纷纷打烊。在饭店吃晚饭的游客也较中午少了很多。这些来南浔的旅行团多是匆忙而来匆忙而去的一日游,所以我们能很自在地享受临河安静晚餐。如果那些行驶而过的摩托车能少鸣一声喇叭的话,我想我们会更惬意。
在临河的沈家人家吃了晚饭,点的是南浔特色菜。
南浔绣花锦:外型口感类似于青菜。
沈家人酥肉:外型口感类似于东坡肉,但是很棒,要强烈推荐。
大头菜炒三丝:是清炒大头菜丝、土豆丝和青椒丝。大头菜的口感类似于榨菜,不太合口味。
椒盐鰟皮鱼:店家的推荐,据说这是南浔河里产的鱼,对水质要求很高。菜的味道还行。
四道菜一共78元,还算实惠。服务亲切,菜也好吃,沈家人家的性价比不错。
(晚餐)
南浔没有夜生活。不比西塘的夜晚,沿河红灯笼高挂,倒映在水面上明明晦晦,酒吧也热闹起来,年轻的游客纷至沓来。南浔夜晚的街道,甚至稍显冷清。
下午兜了两圈,只发现了一间酒吧,是留荫庐的老板开的,在古镇北边的东大街上。但今夜的游客明显不多,所以并没有开门营业。
或许,对于周庄、乌镇、西塘而言,南浔的开发真是落后了不止一步两步,且当地人面对旅游商机的心态,亦不如其他古镇上的居民来的殷切。也许真如留荫庐老板聊天时所说的,旅游业对于南浔来讲,真是小而又小的一个产业,但是作为地区名片,前景必然无量。
不过话又说回来,真的希望将来南浔的开发把握好尺度。我相信步行于此的人们,更多的是想要感受古镇那不同于都市的纯纯粹粹的清幽宁静,还原其本色不加过分渲染,是上上之举。如果三年、五年之后,当再次回到南浔,这悠然清丽的古镇被开发成声色犬马的十里洋场,那么我一定会扼腕叹息。如此古镇,与都市何异,何须再来呢。
夜。雨又轻柔地下着。
我们漫步于河畔,行走在百间楼中。
安静的雨和凝固的时间适合静默,偶尔的寥寥数语,彼此述说关于自己的小曲折。这一刻我们是远离尘嚣的,所以那些曲折好比红尘身外之物,可以荣辱不惊。
盈盈河畔,融入江南烟雨,百间楼上的窗棂里透着隐隐光亮。这一刻的南浔好似瞬间回到过去,闭上眼,可以想象一个古老的故事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