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 ||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网 >> 旅行游记 >> 游记攻略 >> 正文 | ||||||||||||||
|
||||||||||||||
|
||||||||||||||
时间:2024/11/26 4:54:17来源:神州旅行者 澳门往事(3):一座平易近人的城市 作者:枫之岭 http://blog.sina.com.cn/wildmapleridge (更多内容与图片,请见“枫之岭”新浪博客) 澳门是一座平易近人的城市,葡国人不喜欢像英国人那么趾高气昂、不可一世,也不像中国官员那样喜欢故弄玄虚,作为城市的统治者,他们更愿意放下尊卑的等级观念,与当地的普通老百姓混在一起。当你站在城中央的市政厅广场上,你完全感受不到中国官府那种森严的气势。 市政厅其实只不过是一座临街的两层大房子,不论内外都朴实无华,市民有意见可以径直叩门而入,没有高大的台阶和层层的门禁。市政府门前是一条大马路,正式的名字非常拗口,叫做“亚美打利庇庐大马路”,当地人习惯称做“新马路”,街道并不宽阔,但平日里车水马龙,是城中心的主干道。 只有在周末的清晨,新马路才会这么安静,看不到拥堵的车流,入得夜晚,街两侧的商店灯火通明,游人穿行在车流之间,跨过门前的这条马路,正对着市政厅的是一个不大的广场,中心有一处喷水池。广场的周边有一些古老的建筑,从市政厅望去,最右侧的一栋灰色三层建筑为澳门邮政总局大楼,已经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至今仍在对外办理邮政业务。 紧邻邮政局大楼的一栋两层白色建筑为澳门仁慈堂大楼,建于十八世纪中叶。仁慈堂为天主教会下设的一个慈善机构,在葡萄牙、巴西、意大利和澳门设有分支机构,主要承担扶助病弱的职能。市政厅的广场上铺砌着黑、白两色大理石碎块,波浪状的相见条纹,散发着浓郁的南欧风情,是市民自由聚会、纳凉休闲的公共场所。 总督府背面的西望洋山边,有一座总督官邸,史称竹仔室总督官邸(Palacete de Santa Sancha),原称圣珊泽宫,俗称澳督官邸,面对西湾宽阔的水面。大宅最初为澳门著名土生葡人建筑师托马斯-德阿基诺(José Agostinho Tomás de Aquino)的住所,于1846年以前已建成,后来成为居于广州英租界的英籍商人Herbert Dent的物业,1923年,总督罗德礼以“政府财政厅”名义买下,并先后用作儿童医院及贾梅士博物馆。1937年,总督巴波沙把住所迁入,成为首位以此作为官邸的澳督,以后历任澳督均以此作为其官邸,直至最后一任澳督韦奇立。 澳门的政府建筑大都朴实无华,缺少中国政府建筑的宏伟气势。初级法院大楼位于澳门南湾区南湾大马路,建于1951年,占地面积约17,000平方呎,由当年唯一的华籍工程师周滋凡承建,现已辟为澳门新中央图书馆。 另一座比较像样的政府建筑是位于妈阁庙旁的港务局大楼(Quartel dos Mouros),建成于1874年,最初作为驻澳门的印度藉警察营地,1905年,改为船政厅(今天的港务局)和水师巡捕所(相当于今天的海关)的办公地点,故被俗称为水师厂。由于港务局大楼位处于妈阁内港入口附近的山坡地,其楼顶设置的台风信号站让渔民、船只与居民得知风球信号。 位于澳门连胜马路上的消防总局指挥大楼,是一座南欧风格的建筑,建于1920年,现已辟为澳门消防博物馆(Museu dos Bombeiros)。 (欢迎各位网友在“枫之岭”新浪博客中留言、点评!) |
|
|
Copyriht 2007 - 2009 ©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