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 ||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网 >> 旅行游记 >> 游记攻略 >> 正文 | ||||||||||||||
|
||||||||||||||
|
||||||||||||||
时间:2024/11/26 0:56:28来源:不详 蒙语称“敖尔波礼”。在幼儿三周岁时择日将三年来所蓄“胎毛”从四周剪下(顶发基本保留)而举行的隆重仪式,是人生的第二大礼仪。礼仪过程分如下阶段进行。 择日 请喇嘛占卜择定吉日,并通知亲朋好友,其中首要的是幼儿父方的叔伯亲和母方的姑舅亲。 到剪发之日,主人准备宴席,备好马奶酒、白酒、奶食、油饼等。尤其要备好“布克勒熟斯”,即煮得半熟的整羊,并事先摆放在蒙古包内正方的桌上。客人到达按礼节入座后,主人宣布仪式开始,有如下程序。 (1)查戈·德吉勒 即敬献自食。蒙古族崇尚白色,白色象征纯洁,乳制品是第一的和珍贵的食物。主人双手捧哈达,上置银碗。盛满鲜奶(有的地方盛酸奶),按老少次序向客人敬献“查戈”。当德高望重的长者从主人手中接过“杏戈”时,朗诵例行祝词或即席颂赞,祝福主人家风调雨顺、草原丰美、人丁兴旺、万事如意。然后用右手无名指沾奶汁向上弹三次(沾三次弹三次),意在祭天祭地祭祖先,而后在受剪发幼儿前额用指抹一点奶汁,自己双手端碗品尝一日,敬还主人手中。后生晚辈接过“查戈”时,一般不再朗诵祝词。 (2)敬献“修木尔” 蒙语称“修木尔·德吉勒”。“修木尔”是一种被视作最珍贵的礼品,其做法是,在一个圆形木制彩盘内放入炒面并压实堆成锥形,四面插四块长方形酥油块或奶皮块,其中一面插一个勺子,顶端置酥油一小块或红枣一粒。敬“修木尔”者一般为男主人,衣冠整齐,脱“吾齐”(皮袍)右袖搭肘部,双手捧“修木尔”,依宾客年岁先老后少依次敬献。敬者左腿弯曲,右脚点地并躬身点头。被敬者先用大拇指在自己额头点一下,伸手在盘中撮一点炒面,或放入口中或洒向空中,然后抬起双手,手心向上,点头表示谢意。敬者左手托盘,右手以大拇指在自己额头上碰一下,同时再躬身一次,过程即完。宾客依次象征性地品尝“修木尔”。作为主人表示恭敬接待,作为客人则表示接受主人感情的心意。 (3)敬问候酒 蒙语称“孟德音艾日哩”。在酒瓶上缚以哈达,瓶口贴酥油一块,敬酒人左手持酒瓶、动作与敬“修木尔”相同。受敬者以右手无名指(有些地方用左手无名指)轻触瓶口酥油,向空中弹指或触唇,随之抬双手点头表示受礼。宾客依次受礼毕。主人以镶银小木碗或小瓷龙碗盛酒敬客人,客人接酒以无名指蘸酒向空中弹抛。如此三次。表示敬天敬佛敬祖先,而后饮之。 (4)剪发 由大家推请一位在场宾客中年长德高者开第一剪。但这长者的生年属相不能与受剪孩子的属相相克,如果属相相克,则另行推请。开剪时,手执绾着的哈达的剪刀,抱过受剪幼儿,并朗诵祝词,大意是祝孩子像雄狮一样勇猛,像骏马一样骄健,像菩提树一样福禄长青,长命百岁,幸福无涯。在祝福声中,老人剪下一绺头发塞在剪刀把上绾着的哈达结中,然后拿出自己所备的礼物和哈达披搭在受剪孩子的脖颈上。接着把孩子递给第二位客人,一一轮流剪发、祝福、赠礼。应注意的是客人的赠礼可以相同,但祝词要有区别。下一位的祝词如果同前者祝词雷同,会被人嗤笑。蒙古人在重要场所或庆典中使用祝词非常讲究,不同仪式有不同祝词,此乃青海蒙古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如果自己确实说不出好祝词,可以请别人代祝。孩子脖颈上的礼物披搭得多时,主人就只留下哈达,将其余礼物取下挂在蒙古包东北方预先备好的绳索上。客人所赠礼物一般为绸缎、布匹、茶叶等,而孩子的重要亲属一般送马、牛、羊,数目不拘。所有宾客轮剪完毕,剪发仪式结束。 (5)共享“布克勒熟斯”(整羊) 主人拿起羊头放置盘中(羊额上头置一小块酥油),依年龄长幼让客人品尝。不是品尝羊头肉,而是用右手无名指抹一下羊额头上的酥油,然后轻触自己嘴唇,表示受礼。然后主人留下羊头,把整羊端出去(隆重庆典时锅灶设在蒙古包外);除羊背至尾的部分以外均切割成小块,全部下锅煮熟,再端回到客人面前。首先请人用刀把羊背两边的垂肉削下数十条搭成“十”字放在羊背上,主人把羊背放置盘中端起,由老而少每人敬一块,再放回,客人们才开始随意用羊肉。而后,主人频频敬酒,并猜拳行令,开怀畅饮。在蒙古人生活中,没有歌声即没有快乐,唯有歌声 |
|
|
Copyriht 2007 - 2009 ©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