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的潜水艇(票价是20元,还是多少钱的),不过索道口离开退役潜水艇步行单程距离至少要30分钟,一般游客必须坐环保车去,这样免费参观门票又变相的搭上了乘车成本,反而变成了商业中的“环环相扣”了。)离开丁汝昌寓所不远处是威海水师学堂,偌大的学堂内已是草木衰败,人丁凋零,不复当年的气势。再走一段,是英国太平洋舰队的驻地,有一排英式的军营,几栋英伦风格的小别墅,我是一眼就瞅出来了,因为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周边有很多这样的小房子。再往前就是黄岛炮台啦!令人兴奋地炮台,因为旅游团是压根不会来的,难得在如此喧闹的地方能找到一方净土。有一条狭长的水泥路通往炮台的尽头。在这条水泥路的一边就能看到那艘退役的潜艇,拨开重重的杂草,选了一个非常好的角度,从纵深拍摄了潜艇的全貌。带着一丝得意,继续前行。这里已经介乎于军事重地的范畴了,岸边停靠着两艘军用的拖船,竖着警示牌——“军事重地,闲人莫入”,再走一段就到了黄岛炮台。迎接我们的是一些舰船上拆下的船炮,我也不怎么了解,总之是大大小小,排列的相当整齐。再后面是一辆锈迹斑斑的坦克,也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产物了,还有一架米格战斗机,昂首挺立,保持着当年的威武和飒爽英姿。黄岛炮台的重头戏当然是当年的炮台,外面艳阳高照,跑到通往炮台的坑道内,就一下子暗了下来,内外光线严重失调,视线一下子变得模糊了。稍稍适应了内部的光线,大叫一身,喝亮了感应灯,在微弱的灯光下摸索着前行,地上台阶高高低低,不是太好走。走到坑道的尽头,还要爬上高高的石梯,出去就是炮台了。虽然炮台上的大炮已经被拆除,但是当年装炮台的基座依稀可见,这条路就是当年英勇的战士们保家卫国的路,今天走来真是感慨万千,不虚此行啊。沿着环保车相反的方向走,就能走到通往旗顶山的山路。经过了一家四星的toleit,旁边还有一个很大的甲午战争的雕像,就找到了一条上山的道路,管它上面是哪儿了,直接上山就可。起初的路还很不错,石阶的,很好走,经过了废弃的动物园,里面貌似还留着几只小猴,这就是烂开发的后果。除了笼舍依旧,却没有动物的踪影,只能擦拭着额上的汗滴,继续向上前行。路的尽头是甲午战争忠魂纪念碑,应该很显眼,在刚来的游船上是能看见的。缅怀一下先烈,送上一朵小花,记住这段历史,也就不枉到此地了。环视四周,大树环抱,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色,正准备原路返回,突然两个丛林的巡逻者从一侧闪现,原来还有小路上山啊!(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问明了上山的通路,虽然是一些碎石路,虽然不是太好走,但是顺着巡逻者指示的道路,也没花多少时间,就到达了旗顶山的索道口,那儿是人群的聚集地,混在人群当中,也不需要辨别东西南北,很顺利的到达了旗顶山炮台的入口。现在保留下来的炮台结构呈环形,围着走一圈就能一窥究竟。
整个炮台位于海拔1535米刘公岛最高点旗顶山上,1890年建成,分地下掩体和地上炮位两部分,设24厘米口径平射炮4门。大炮火力既可支援岛上其他炮台,又可与南北两岸炮台配合,封锁南北两海口。原建有防护长墙,环绕炮台,现仅存几段残垣。兵舍、掩体与弹药库位于炮台南侧底部,倚崖而建。炮台分三层,内有蓄水池和良好的通风设备,炮弹可由库内直接提升到炮位,炮手沿外部铁梯可直接进入炮位,设计合理,构造独特。如今,已复制24厘米口径平射炮两门,炮身长84厘米,为德国克虏伯炮,离炮不远的旗杆上满清大旗迎风招展,好一派清代重要军事基地的景象。这两门炮绝对是这个炮台的核心啦,游人们到此必驻足留念。顺着导游们指的方向是“黑鱼头”的大礁石,礁石宛若黑鱼,周边又暗流涌动,有好多船只在那边沉没,成了黑鱼的盘中餐。
原路返回索道口,一时口渴,发觉杯中已无热水。好家伙,山民开口就是:热水3元一杯。真辣手啊,黄山上的水也就2元一杯,你个小山收,收的钱不少啊,原来“民风朴实”这几个字也是随着市场经济而“与时俱进”的。忍着吧,下山去啦,切记山上岔路很多,一定要看到当地人就问,不要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问了两个人,才到达“刘公”的塑像前,“刘公”面朝大海,一览着风和日丽的景色。至此,道路又平坦了,下山的路上经过鹿苑,没几只的小鹿,在那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