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 ||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网 >> 旅行游记 >> 游记攻略 >> 正文 | ||||||||||||||
|
||||||||||||||
|
||||||||||||||
时间:2024/11/26 7:51:00来源:rgmao -- 柳占三春色;荷香四座风。(来到一座小亭,驴友出声读出了门柱上的楹联) -- 一副“反季”对联! -- 瘦西湖一直有“翰墨园林”之称,瘦西湖的楹联还专门出了一册书! -- 柳占三春色,好像是从唐人温庭筠的一首诗里借来的,在那首诗里,温庭筠写道:柳占三春色,莺偷百鸟声。一个“占”字,一个“偷”字给少年的我留下难忘印象。 -- 这副对联,是由名句拼缀而成,想不起了,“荷香四座风”来自那首古诗。 面对一副楹联,你一言,我一语。 -- 土人呼止,弗听,嚼之,涩甚,急吐去。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土人大笑。盖柿须摘下,煮一沸始去其涩,余不知也。 刚才,我在熙春台读的沈复的《浮生六记》,其中有上面这段文字。 学界常用“瘦硬的美”来形容鲁迅及其作品,此时,品味小亭的楹联,又自然联想到沈复的这段文字。“瘦硬的美”,不正可以用来形容我们汉语的文字表达吗?-- 我想。 谁人,能再省略沈复上段文字(共计52字)之一字? 谁人,能再省略“柳占三春色,荷香四座风”中之一字? 我在熙春台茶楼上读的是《浮生六记》的英汉对照本。译者是林语堂,林先生对上段文字提供了佳译: The native people tried to stop me, but I wouldn’t listen to them. Only after taking a bite did I find it to have a very harsh flavor. So much so that I quickly spat it out and had to come down from horseback and rinse my mouth at a spring before I could speak, to the great merriment of my native advisers. For persimmons should be boiled in order to take away their harsh flavor, but I learnt this a little too late. 英汉对照阅读,对比何其鲜明。表达同样的意思,英语就使用了84个单词,其中竟有12个关系词(connectives)!而汉语52个字,无一虚词。比较出鉴别,汉语的文字表达的“瘦硬的美”,昭然若揭。 今天的瘦西湖,宛如卸下浓妆的仕女,处处显现一种“瘦硬的美”。 “观芍亭”外,无芍药可观,只有腊梅。腊梅,迎着寒风,盛开的,打朵的,缀满了枝头,暗递着幽香。枝无绿叶,在三九寒风中腊梅,瘦瘦的,硬硬的; 湖畔多柳。瘦西湖的杨柳久负盛名,当春风吹到瘦西湖,细细的柳丝被染成嫩黄色,吐出粒粒绿珠。春意盎然时,绿珠里伸展出柳叶,柳树绕岸的瘦西湖便进入诗境 -- “长堤春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人迷”(陈其工)。今天,柳丝,浅褐色的,细细的、长长的,迎着湖面吹来的冷风依依飘荡,依依之中,透出了瘦硬。 春江水暖“桥”先知!烟花三月的二十四桥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玉带般的小桥,静卧在春风杨柳和万紫千红之中。今天,一弯二十四桥,没有鲜花簇拥,没有绿叶相扶,也没有熙熙的游客,素面朝天,清丽秀明,有点孤独,有点瘦瘠。 湖畔青砖小道上,偶有游客走过;游客稀少,冰封半域的湖面上游船也稀少,静静的瘦西湖,你今天更瘦俏了。去年,《扬子晚报》曾有报道:从苏州、扬州等地高校毕业的5名女大学生,成为瘦西湖首批“大学生船娘”。今天,“码头”无人舟自横,“大学生船娘”也不知在哪儿避寒去了。 阵风拂来,一两片枯黄的树叶,飘飘荡荡,从头顶上飘落下来。 以“西湖”命名的景区在我国多达三四十处,而“瘦西湖”仅扬州一个! 瘦西湖,我不止一次对你的命名赞叹,瘦西湖,美在其“瘦”,而“瘦”字的命名,又反哺了此湖之美。 - 可惜,历史没有留下记录,瘦西湖,是谁人命名,又是从何时起,流传开来。 湖面,瘦瘦长长,迂回曲折,迤逦伸展,宛如天女之腰带,飘落人间。 若把杭州西湖比作丰满妩媚的少妇,那么,扬州瘦西湖则可比作清秀婀娜的少女。 |
|
|
Copyriht 2007 - 2009 ©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