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 ||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网 >> 旅行游记 >> 游记攻略 >> 正文 | ||||||||||||||
|
||||||||||||||
|
||||||||||||||
时间:2024/11/26 3:32:34来源:不详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南浔,是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杰出保护奖”的一座江南水乡古镇。自古以来,这里的风物便是文人为之流连的地方。春季绿堤春晓,夏日荷乡弄莲,秋来饮酒赏月,冬去踏雪寻梅。真是:只顾摇撸顺水行,便可穿行古镇间。暗香浮动疏影斜,看尽南浔人和景。 古镇访古寻幽 当我们来到婉约的江南水乡,顺春水行舟,看遍江南千家百巷,感受如香花般清新温润的水乡风情和人文气息。眼前水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让人立即感受到枕河人家的江南乡韵味。明清建筑“屋檐相连、沿河而居”,精致的石拱桥、河埠头随处可见。 找一条小巷子,那种窄窄深深,间或有老式煤饼炉子青烟飘起的小巷。慢慢地踱进镇子里,雨后的古镇连空气都是湿润的,偶尔会有梧桐树叶上的水滴钻进脖子里。泡桐花开得正盛,背景是灰墙黑瓦的古宅。 寻常巷陌,最适合怀旧。枕河人家的屋子没有徽商那些森然的马头墙,小木窗、小木门,白灰墙,八仙桌,窗台上精致的瓷花盆里种的几乎都是兰花,拾掇得干干净净,透着浓浓的书卷气。老街上的石板路有些湿滑,水洼里有老宅如镜像般的倒影,“咿呀”传来的是渔舟的摇橹声。 十步一桥多丽景 有水自然离不开桥,小镇桥多,坊间亦有“十步一桥”的说法。桥头的小食摊里“滋滋”作响,正炸着金黄色的臭豆腐。小食摊生意不错,多是来吃早点的本地人,小镇百姓的生活就如阳春面般朴实,日子打发的如老桥下的流水一般平静。 小小的店铺就开在鹧鸪溪边,老式木头排门店面,卖着文房四宝中赫赫有名的“湖笔”,精致的笔架上挂着文人墨客们手中的“管城子”、“中书君”。店铺后面的小窗户敞开着,一株娟秀的粉桃被近乎完美的取景,仿若天工。微风过处,落英缤纷,竟成了小镇活动的装饰画。 在江南水乡,有不少像南浔这样的古镇,美丽宁静得像一颗颗珍珠。而南浔除了拥有大家都具备的小桥流水人家式的水乡风情和精巧雅致的民居建筑之外,更多地飘逸着一股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气息。 耕桑之富 崇儒尚文 南浔地处杭嘉湖平原,北邻太湖东与江苏交界。古镇文物古迹众多,名列浙江省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之首。南浔是“中国名人第一镇”,南宋时已“耕桑之富,甲于浙右”。早名浔溪,后称南林。至南宋淳祐末年建镇,改名南浔。明万历至清中叶,所产辑里湖丝名闻遐迩。近代史上,湖丝在全国出口贸易中居举足轻重的地位。镇上出了一批靠经营蚕丝业发迹的大贾巨富,俗称“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一个多世纪前,凭借着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南浔在清代末年已经成为巨贾云集的全国蚕丝贸易中心。 以财富来诠释南浔,必然是片面的。事实上,自从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南林、浔溪两镇各取名字中的第一字,合建为南浔镇,崇儒尚文的民风为南浔赢得了“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的美誉。自宋以来,南浔出过41个进士,56人赴京城为官。即便是今天,南浔籍的两院院士亦有8人之多,文风之盛,可见一斑。在这样的小镇里闲逛,脚下随意踩着的青石板都可能会有一段冗长的演义。 古树长廊“小莲庄” 古镇南浔有旧时富商刘镛的私家园林——小莲庄。年代虽及不得周庄沈厅,但以小莲庄之“大园绕水、汪洋数顷”及嘉业堂藏书楼之气派,可看出两家主人的情趣爱好大相径庭。刘氏把钱用于藏书,重视文化建设,铸下了全国私人藏书之最。小莲庄比较有特色的是园子西边由数十棵古香樟树组成的古树长廊。外园有10亩荷花池和放生池,池边有逶迤的中式长廊和尖顶的西式小姐绣楼。绣楼 |
|
|
Copyriht 2007 - 2009 ©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