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 ||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网 >> 旅行游记 >> 游记攻略 >> 正文 | ||||||||||
|
||||||||||
|
||||||||||
时间:2025/1/25 9:08:26来源:不详
《将进酒》 十一月上旬的周日,薄雾遮阳,我们一群来自南通的旅人驱车来到了马鞍山西南的采石矶,凭吊诗仙李白的绝笔终老之地。 正是“枫叶落纷纷”的时节,采石公园内道旁、楼前、山坡上菊花争艳,林木色暖,四季桂发散着淡淡的芳香。我们在采石参观的是全国最大的李白纪念馆和李白研究中心。馆中珍藏了明清以来国内外各种版本李白集40多套,其中善本集7套,藏有明代以来各种书画作品700多幅,历代文物数百件;并设有李白研究资料室。馆内陈列着由女雕塑家阎玉敏制作的李白站、坐两尊楠木雕像。飘逸超然之态,令人叹赏不已。 与纪念馆一体的太白楼为清代建筑,背靠翠螺山,面临长江,古朴庄严,气象不凡。徜徉在青莲祠、李白纪念堂,观李白塑像,听导游如数家珍般介绍李白这位诗仙、酒仙、谪仙的一生足迹所及,耳际心间全是李白的音容、诗篇,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诗人翩然而至,如在眼前。不老的太白诗篇,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在中国,没有一个读书人不知道李白,不知道李白的定不是读书人。历代有许多名人雅士曾来到采石矶凭吊李白,古代的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陆游、文天祥、萨都剌、方孝孺,现代的郭沫若、老舍、刘海粟、林散之、韩美林等。而我们这一行二十多人,都毕业于大学中文系,对李太白有着共同的景仰之情。 李白,这个伟大的流浪者,“一生好入名山游”。他来自何处,不能确考,但他最后选择了安徽作为他漂泊的终点。当涂县大青山有李白的墓园,采石矶则有李白衣冠冢。采石矶,原名牛渚矶,“采石山水甲天下”,李白对这里的山水情有独钟,对长眠在这里的谢朓深怀敬慕,曾多次来到这里,写下了《牛渚矶》、《横江词六首》、《望天门山》等50多首诗篇。 太白纪念馆广场有一大平台,因为李白与采石的特殊因缘,自1989年以来历届的国际吟诗节都在此处进行。平台北侧有一巨大 石屏,上有毛泽东的草书《将进酒》。主席意兴狂放,笔走龙蛇,结句处也许无意,也许是有意,发挥成“与你同销万古愁”。我们的带队团长豪情满怀,呼朋引伴,邀队友上台齐声朗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你(尔)同销万古愁。” 男声、女声,低音、中音、高音,不同的音色、音质,却以同样的激情唱响同一首诗,太白诗篇回旋在旷远的空间,回荡在翠螺山,漂浮在横江之上,穿越千年时光的阻隔,实现古今的心灵对话。李白毕竟是李白,一发愁便是万古之愁,一寂寞便是圣贤的寂寞,令怀着一时之愁,一己之寂寞的吾辈叹莫能及。 我们沿着翠螺山南麓,寻访着诗仙的踪迹。一路林木扶疏,落叶缤纷。偌大景区,除了我们一行人,少见游人。想来那个与敬亭山“相看两不厌”的青莲居士,定也不喜众多俗人扰了他的清静吧。在然犀亭、联璧台短暂驻足,登捉月台悬揣诗人那大鹏展翅、投江捉月的仙姿,临采石矶于雾气氤氲中怀想“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气势。留了几张照片之后,我们绕道来到翠螺山半山腰的李白衣冠冢。只见一圆坛直径约两米,高一米四左右,内中杂生着小树、青藤、野菊花。墓冢前有一石碑,上有当代书法家林散之先生的题字“唐诗人李白衣冠冢”。墓冢颇为简朴。想到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所瞻仰到的世间最美的坟墓——托尔斯泰墓:“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内心释然:李太白何曾是一个贪慕浮华的人呢!有这样一处山水甲江南的胜地来葬诗魂,也足以令人欣慰。我们绕墓一周,先后在碑前鞠躬致意,礼毕而去。 该离开了,与李太白相遇匆匆。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再见了,李白! 那壮游天下的仙风傲骨,那飘逸不群、妙笔生花的卓越诗篇,连同这采石山水,将永远刻录在我们的记忆中 。 &n
|
|
|
Copyriht 2007 - 2009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