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 ||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网 >> 旅行游记 >> 游记攻略 >> 正文 | ||||||||||
|
||||||||||
|
||||||||||
时间:2024/11/26 1:32:51来源:不详
采石矶 一 不知从何时起,牛渚矶傍江而立,在平地拔起的翠螺山麓绝壁临空,翘首以西。 我不知人们为何将牛渚矶更名为采石矶,只是这翠螺山倒是名副其实的绿,大约是长江千年的滋润,才有了这山的翠碧欲滴,于是人们将牛渚山更名为翠螺山,郁郁葱葱,好似仙人在江畔落下的一块绿螺石。 采石矶便是这绿螺石上晶莹发光的一角。典型的江南式建筑,灰顶白墙,微微翘起的屋檐,层层叠叠的几间簇拥在绝壁上,像是原本就镶嵌在那里,看不出雕琢的痕迹。又像是从水中兀地生出,令人误以为是水下宫殿的杰作。这俯瞰长江的螺石一角便是三元洞,一如采石矶的标识,让人过目难忘。 浩瀚的江水在它的俯视下,时而宁静祥和,波澜不惊地喘息着,时而湍流急进,猛烈拍击崖壁,浪花飞溅,令人眩目。 二 翠螺山浮江而出,托起了蔚然深秀的葱郁林木,也托起了文人墨客的豪情逸志。于是,在山麓的采石矶上,白居易临江祭太白,文天祥泪洒蛾眉亭,郭沫若兴游太白楼。当然,这一切都少不了他,“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采石矶一直在等,等着他的妙语临摹。终于,李白来了,采石矶醒了,李白醉了。 我至今宁愿相信,李白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的故事。这一来,李白就此留在了采石矶。 而留在采石矶的又何止是李白呢?即便是采石矶本身,也不曾料到,它的身上竟承载了千百年的文化。 三 我驻足于赤乌井旁,遥想当年孙权与周瑜共饮井水的畅快淋漓,那些战争的岁月,那些历史的往昔,最终化作一口安静的井,无声无息地驻守原地,就像这翠螺山上的一棵树,一株默默无闻的草,一滴洒落江畔的泪水…… 而当我慕名来到太白楼时,这飘逸传神的诗仙又将我引入浪漫诗歌的年代,那些个繁华盛世的极致令人浮想联翩,而诗人的一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又给人以无限的感慨。 历史与人文,正如采石矶下的滚滚长江水,东流不息,灌溉了山川,也灌溉了心田。 我踏着采石矶的栈道,将自己融入其中。磅礴的长江水此刻正在脚下,又仿佛涌入胸怀,我莫名的感到沧桑起来。而这种沧桑竟没有一丝悲凉,反是一种沉淀,又或者是凝结。就像这采石矶,厚重得几乎要沉入江底,却又好似被提炼了一般,不失轻盈感。这大概正是一种文化的力量,我想。 四 一种文化的诞生,绝离不了母亲河的孕育。 长江是一位多产的母亲,在跋涉了数千公里的旅程中散布着形态各异的子子孙孙。这长江南岸的采石矶因着母亲的荣耀而发光,又为着自身的独特而扬名声显父母。 一种文化的呈现,如同江水的洗刷,有时悄无声息,有时波澜壮阔,它流淌着,雕塑着,用数以千计的日月穿梭令其逐渐浮出水面。而一旦崭露头角,便足以湮没其他。 采石矶在这如画的山水中熠熠发光,在文人的笔墨中活跃跳动。在它足下,奔流着绵延不断的江水,在它身旁,散发着长江南岸的阵阵稻香,在它耳畔,回荡着江中渔船的高亢吟唱。这一切,萦绕着这一处绝壁峭崖,令其险中有生,刚柔相济。它不同于婉约的江南韵味,比如杭州的西湖,是一种纯粹的柔美,而依偎着浩浩长江所产生的,必有着一股江水的豪迈,就像这皖江小城的人们,一眼望去,颇有江南的清秀,说起话来,又不失北方人的爽快。 这些活生生的色彩与厚实的人文糅合在一起,塑造出采石矶的本来面目。它们深藏于顽石之中,迫切地想要表露出来。 你听,这滔滔不绝的江水中,是谁在呼啸?
|
|
|
Copyriht 2007 - 2009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