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地跨四川与云南两省,以其如梦如幻的自然风光以及独特的母系家园文化而闻名于世。就在这神奇秀丽、引得无数游客流连忘返的泸沽湖岸边的咫尺之处,正有一片片“山花”在怒放;在那千百年的古树林之间,正流淌着一条疑似滚滚天上来的三千尺“花河”……
玛——达(摩梭语的感叹词)!如此的“山花”烂漫。
可那里却渐渐变成垃圾之河!地狱之河!
编者按:
本文作者赵画儿,满族,曾先后从事记者、编辑、摄影、专栏写作、广告公司艺术总监、自由撰稿人等工作。为大陆及港台等地的多家周刊、月刊和报纸提供文字和图片。现居深圳。
2002年,她开始在四川与云南交界处的摩梭人聚居区,对其母系家庭形态、本土宗教、教育及医疗等方面进行田野调查。
2004年初,在田松博士的鼓动下,开始共同关注泸沽湖的“垃圾”问题。本文是赵画儿供本报专稿,提供了触目惊心的事实。关于现代生活方式与垃圾问题,我们将继续辟专栏探讨,欢迎读者参与。
泸沽湖畔的垃圾是以极其粗暴的姿态闯入我的视野的。2004年2月的一天,我从地处云南境内的泸沽湖畔的落水村出发,圜湖到对面的四川左所,再前往四川的木里藏族自治县。一路上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但是,当汽车经过里格村的背后时,忽然出现的景象把我惊呆了:在紧临路旁的一大片山凹里,漫山遍野铺满了垃圾,一群牲畜在垃圾堆里拱食,路旁的树上也都挂满了花花绿绿的塑料袋,迎风飘舞……玛——达(摩梭语的感叹词)!在人间瑶池的咫尺之处竟会有如此不堪入目的肮脏所在?!我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心理上也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自此,我与田松博士的跨时空合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2004年2月20日,当我完成了木里的采访工作,回到泸沽湖,便急不可待地来到里格村,拍下了一组让我目瞪口呆的照片。
页码:[1] [2] [3] [4] [5] [6] [7] 第1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