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首页 >>旅行游记 >>华南
  相关文章
  • 西行漫记8--重庆
  • 巴蜀双城记3(zhuan)
  • 巴蜀双城记(zhuan)
  • 欢天喜地游武隆(四)
  • “考察纤夫石的产生”
  • 天坑地缝不求人
  • 江上清风三十里
  • 嫁给背包族的十个理由
  • 走过,才知美丽----三峡之行2002.5
  • 一个惊喜的城市
  • (zhuan)巫峡的背后(1)  


    我重新看词典,“城”的含义是人口集中,居民从事非农业生产。我在1999年所见到的巫山 县城还远不止这些,它相当追崇时尚。

    我们往远一点看,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国的小火轮首航就经巫山。光绪三十一年(190 5)县城设邮政代办所。清宣统三年(1911)设电报局。民国三十五年(1946)县城安装了长途电 话,实现了向外省通话。县内最早的五所义学建于1824年,最早的小学建于1832年。20世纪 初,天主教会在现大庙乡开办天主堂女学校,招生百人,法国神甫德司望从本土购买来铜鼓 铜号供教学用。早期投身革命的巫山人李季达,同周恩来、邓小平一起赴法国勤工俭学,19 27年在天津被奉系军阀所杀。可见巫山开化得早。

    所有的眼睛,不是北人那种神情深邃沉定的长细形眼睛,是长江一带南人闪动快速,毫不避 讳的圆眼在看我。在他们的城里走,早上吃一块五毛钱的汤粉,中午吃一块钱的“麦子”, 见到小巷就钻进去,幸亏相机小,拿在手上,不显露。我想把这城尽量看得清。

    坐在叫全兴餐馆的小店里,两腿间夹着木质钱箱的女老板问我:你是出差还是旅游?我想一 下说我出差。我坐在全兴餐馆等豆腐。她这儿不备蔬菜,说了吃什么,派人去买,一个小姑 娘飞奔着回来了,白豆腐托在一片结实的树叶上。女老板说这城快成库区了,全城都要往山 上搬,这时候,她放下钱箱,给几个青年农民打一块五毛一份的盒饭。我说:他们是“棒棒 军”吧?我看过讲“棒棒”的电视剧。她马上纠正我:巫山没有“棒棒”,他们叫“扁担” ,重庆的“棒棒”提一根随便什么木棍就上街,落后呵!真正的巫山力工,用的是竹的,经 过加工的扁担。女老板想向我证明,巫山文明开化得很,扁担远高于棒棒。

    巫山城里的人超人意料地热爱家乡。说到水淹,一个中年妇女告诉我,冬天,下江洗衣服经 过的石板都要沉进长江底了。街头做石凳的雕花柱脚石也可能搬不走。她摇头,表情极伤感 。

    城里人讲究吃,用竹签挑一颗油炸小土豆,也要蘸了各种酱汁,红红的辣子,然后,悠闲地 走在街上,几乎所有的人都互相打招呼。我问他们在挑着

    页码:[1] [2] [3] [4] [5] [6] 第2页、共6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