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行游记 >>华南 |
|
|
|
|
到凤凰 |
|
|
|
|
望长城,长城已不在脚下,一个人冲着那最高处使了劲儿爬。太久没运动了,意志再坚强,也只能走走停停。城墙的前一段是原来修的,越到后面就越“新鲜”。站在峰火台上,头顶着烈日,风从四面八方吹过来,面对的是城外——一片苗人的田园。当时苗汉的民族矛盾让这城里城外一片混乱,两种信念支撑着两个不同的世界。斗争过去了,苗汉一家亲。这城墙的炮眼、枪眼也成了我们探望城外的窗口。其实我更愿意站得高高的,放眼望去,把里里外外风情万种的山寨尽收眼底。南方的长城是汉人为抵御苗人进攻而筑起来的,北方的长城则是为抵抗周边临国的侵略而修建的。如今这一南一北,遥遥相望。既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也不显得有往日的威严。倒成了一处游人征服的风景。可一旦考究它们的历史,就必定与国家的灾难、民族的伤痛、人民的血泪紧紧相连。幸好这一切都已成为历史。不该忘却的就常常缅怀,该反思的就常常警惕。听着城下敲敲打打的声音,我的心开始隐隐作痛。“这城不长就不叫长城”。景区的工作人员略显骄傲地告诉我。为了让南长城更具“魅力”,他们唯有让劳工不断地把石头敲碎,一块块背上山来堆砌新的城墙,以延续这“迷人”的风光。我知道社会主义的劳动是等价的。可是意义何在呢?只怕那时候已不再是兵临城下,而是满地的易拉罐吧。我不知道秦国人是怎样修长城的,也不知道埃及人是怎样造金字塔的,它们至今仍是一个迷,是人类创造的一个奇迹。这南长城是怎么修的,我倒是看得很清楚了。 黄丝桥古城得名于城外一座桥。古城进出有条河,老人、小孩不方便出入。城内有一黄姓老人用自己毕生纺纱织布的钱修建了这座桥。城里城外的人就叫它“黄丝桥”,以示感激和怀念。这城便因桥而闻名开来。跟我解说的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还没开学,就上城游玩。找我作解说练习的对象。她的解说词跟景区导游说的是一模一样。这城内的人都准备迁出来,据说是为了将古城复原——乾隆年间的练兵场。如今已物是人非,又何苦劳师动众呢?出城时,给小女孩拍了张照,我心想:50年后她会是什么样子呢? 送我进城的女司机还在等着,不等她招手,我便坐进车里。她之前说过这附近有个苗寨很值得一去。眼看到午饭时间了,去苗寨吃个饭也页码:[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6页、共11页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ht 2007 - 2008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